+

 

 

 

当旧社会的“三毛”穿越到新时代的中国

《经典漫画中的百年巨变》:
“三毛”牵手“小樱桃”
“奇幻之旅”激发年轻人爱党爱国之情

王圣志、刘怀丕、袁月明

 

 

  看到位于贵州的“天眼”,以为是煮粥的大锅;在“英雄之城”武汉采风,也来打卡当“网红”;在港珠澳大桥上兜风,感慨“了不起的‘中国速度’”……

  在这一系列的故事里,家喻户晓的漫画明星“三毛”来到了新时代,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体验现代社会生活,也发生了诸多趣事儿。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华社河南分社联合《新华每日电讯》推出《经典漫画中的百年巨变》系列新媒体创意作品,从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多个维度,展现百年来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动诠释百年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

  看到“三毛”重出江湖,很多老粉丝激动不已、纷纷留言。

  有人说“小时候看三毛流浪记,现在就记得他穿得又破又烂,吃不饱,没地方去,现在祖国强大了,到处是温暖的春天”,还有人说“三毛流浪记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人民自己当家作主,日子越来越好,我们要珍惜新生活,祝愿祖国明天更好”……

  最为亮眼的是,这一系列报道采取“穿越”的形式,选用两部不同时代的经典漫画进行对比,让旧社会具有标识性的底层人物“三毛”,与新时代幸福成长起来的“小樱桃”跨时空对话,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推出12幅漫画长图,融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于一体,围绕硬核主题,进行趣味表达,展现家国巨变。

  挖掘经典漫画IP,“奇幻之旅”展现中国巨变

  如何策划报道,才能让受众自然而然“入画”,从而使得重大报道的宏大主题更可亲、更感同身受?

  对百年巨变这个伟大主题,如何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

  创作团队认为,漫画是非常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其通俗易懂的特点,往往能让受众感觉到“零距离”。

  此前,新华社河南分社曾推出过漫画评论栏目,很受读者欢迎。在此基础上,漫画的形式被延续了下来。

  经过多次“头脑风暴”和反复的思考与挑选,自带流量的经典漫画IP形象“三毛”,成为主创团队的首选。

  漫画《三毛流浪记》是一代人记忆中的经典,“三毛”这一形象是我国妇孺皆知的漫画老明星。在漫画家张乐平笔下,那个老上海孤苦伶仃的儿童,是旧社会广大城市流浪儿童悲惨生活中的缩影,饱受饥寒与欺凌,他的悲惨经历反映了旧中国的丑恶与不公。他头上的三根头发,是旧中国人民凄苦命运的影射,他的命运令漫画读者无不为之揪心与悲愤。

  而“小樱桃”则是近年来河南动漫产业内经典的原创漫画形象之一。天真活泼、性格开朗、处事乐观的小樱桃,洋溢着童年时代的真诚与幸福,深受广大儿童喜欢。

  让旧社会的“三毛”穿越到新时代的中国,与现代漫画中的郑州小女孩“小樱桃”产生交集和情感碰撞,这两个时代的儿童的对比,就是百年前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与新时代富强中国的对比,很容易激发读者共鸣,从漫画引申到现实,从而获得感悟,体会到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在每一幅漫画长图中,上半部分都是《三毛流浪记》中的黑白悲剧,老百姓卖儿卖女、权贵作威作福、满地苍蝇乱飞……展现旧中国的穷困与黑暗;而下半部分则是彩色喜剧,三毛和小樱桃乘着高铁游中国,人民生活好、祖国河山美、社会公平正义……尽显岁月静好。

  在时空交错中,在黑白与彩色的交替对比下,百年巨变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乘着高铁一日千里、把贵州“天眼”当作煮粥的大锅、在人民大会堂看到人民当家作主时激动不已……

  在三毛的“奇幻之旅”中,时代的脉动化身为老百姓生活中具体的方方面面,不用说祖国强大,不用说山河巨变,新老漫画中相似场景的强烈对比,就可以让读者直观得出这一结论,自然而然便能生出一种自豪感,引发几代人的强烈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也愈发衬托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硬核主题+幽默故事,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创意作品,该系列报道策划之初便敲定,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总计推出12幅漫画长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何将这些硬核的、抽象的词条,进行艺术性地具象化阐释?

  讲故事!

  故事是人类的刚需,幽默故事更是为大众所喜爱。

  于是,在制作这系列漫画作品时,创作团队一直秉承着“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准则,在情节与语言的设计上尽量诙谐幽默,找寻情感连接点,力求充满童真童趣,并且符合当下的审美兴趣,能吸引读者一直“追剧”。

  从将“天眼”射电望远镜误认为煮粥的大锅,到三毛爷爷在武汉采风想当网红,再到他感慨优秀的环卫工人也可以参加全国两会,每一组漫画都力求设计出戏剧张力,要么有笑点,要么有泪点,以感情丰沛的故事吸引人、打动人。

  而在游览到佤族村寨,挨过饿的三毛舍不得吃村民给的大米粑粑,并说“你们生活也不容易”。他不知道新时代中国已经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佤族村寨也过上了幸福生活。尝罢大米粑粑,三毛说“真甜啊”,一语双关,不但是大米粑粑甜,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甜。

  在语言上,该系列报道通过气泡框的方式,植入日常对话,增加诙谐成分。比如在港珠澳大桥上,小樱桃让三毛爷爷猜一猜建桥要多长时间,三毛说怎么着也要三五十年,小樱桃颇为得意地回答“差太多了!只用9年,想不到吧!”。一对爷孙的欢快对话,让很多人身临其境,不但幸福感跃然而出,还彰显了“了不起的中国速度”。

  一个个幽默故事,一组组诙谐语言,为要表达的硬核题材注入了活泼因子。虽然《漫画中的百年巨变》系列报道意在阐释宏大主题,却没有说教之嫌,以画发声,艺术感染力强,说笑间激起了读者的情感波澜,引导读者思考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宣传效果。

  此外,每一幅漫画的“头”“尾”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开头处拼版照片直接将旧社会和新时代做对比,不用一言便可定下全篇基调;结尾处“富强中国成绩单”“通过两会看人民当家作主”等内容,以直观的数据补充,使新闻漫画更具整体性、形式感,以此映照“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让人们更好感知中国的富强,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更能感受到这一系列报道的完整意义。

  创作“不疯魔不成活”,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漫画报道,常常因为涉及的元素多、类目杂,容易给创作者“挖坑”。

  该系列报道在经典漫画IP的基础上再创新、再创作,为了保证老漫画内容的准确性,创作团队购买了40多本各个版本关于“三毛”的漫画书,最终选定的作品是广为人知的《三毛流浪记》,从中选择了12组的漫画。

  “我们多方联系张乐平先生的子女寻求授权,通过半个多月的沟通,张家了解清楚我们的报道立意后,大力支持,并无偿授权给我们使用。”《漫画中的百年巨变》系列报道联合出品方、河南省漫画家协会副秘书长刘岩说。

  而在新时代“小樱桃”的部分,不但故事设计上精益求精,在细节上也是追求严谨。不论人物话语、服饰细节,还是场景细节、电视图像等,每一个角落都有现实依据。

  例如,在第一期漫画中,标注为“郑州东站”的建筑与现实中的建筑极为神似,但这四个字也是繁体字的书法体,描摹难度很大,稍有不慎就会成为错别字。创作人员反复比对,多次修改,最终一笔一划临摹,确保为读者呈现出准确的画面。

  而在后续漫画中涉及的各类职业形象,其制服细节创作人员也不放过,经过多方搜索,最终找来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标准制服制式进行创作。

  例如,在绘制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形象时,初稿参考的是多年前的老制服,殊不知市场监管原来是工商局负责,机构改革后出了新的风格款式;而在绘制警察形象时,初稿将荧光背心上画为英文“police”,同样是多年前的老款,经过详细对比,最终修正为现在的汉字“警察”款式。

  在佤族村寨那一期漫画故事中,由于涉及少数民族服饰,更不能掉以轻心。创作人员搜集了新华社通稿中大量佤族服饰照片,比对着进行精细创作,甚至因为发现一处女性服装的袖子与实拍照片不同,而深夜加班反复修改。

  同样,在涉及航天成就、知名科学家等画面内容时,也都选用了新华社播发的通稿照片,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一个细节不准确,可能会引来争议,结果就是满盘皆输。”一位参与《漫画中的百年巨变》系列报道的记者说,“我们必须精抠细节,‘不疯魔不成活’。”

  在创作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漫画中的百年巨变》系列新媒体创意作品落地《新华每日电讯》,除了被报纸大版面刊载外,在微信公众号推出后也十分受欢迎,屡次获得10万+的阅读量。

  该系列稿件还被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腾讯新闻、澎湃新闻、百度、搜狐、新浪、一点资讯、大河网、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政务法制网等上百家媒体平台广泛采用,全网浏览量超过1.5亿,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网友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爱党爱国之情。

——摘自2021年8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