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文物故事 | “三毛乐园会”纪念章
|
||
宋庆龄文物故事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和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藏有宋庆龄相关照片、书信、文稿、国务礼品、生活用品等文物万余件。文物见证历史,这些时光的留存再现了宋庆龄传奇的人生经历,承载了宋庆龄家的记忆和国的情怀。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开展宋庆龄研究、弘扬宋庆龄精神的生动史料,是大众了解宋庆龄的宝贵资源。 2021年,“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宋庆龄文物故事”专题系列。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一个个文物背后的故事中感受到宋庆龄的家国情怀,共书新时代奋斗篇章。 “三毛乐园会”纪念章 在上海宋庆龄故居文物馆的展柜中,陈列着一枚小小的纪念章,上面的图案是著名的漫画形象——“三毛”。这枚纪念章从何而来?为什么上面会有“三毛”的形象呢?事情还要从1945年前说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然而,那些饱受战争创伤的孩子们,却依然无依无靠、流离失所。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从重庆回到上海,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前身为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后重建工作。宋庆龄看到那些在贫困和死亡线上挣扎的孩子们,决定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轻孩子们的苦难,多少带给他们一些欢乐和温暖。 1946年到1947年间,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先后在上海建立了三个儿童福利站,这些福利站为孩子们提供了急需的医疗和文化娱乐设施,还有救济品和营养品。看到孩子们得到了帮助,宋庆龄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她写信给国外捐助机构,告诉他们:“这些(福利)站一直极受欢迎,目前已约有5000名儿童来到这里,得到了靠自己是没有办法能够享受到的益处。” 1947年4月, 宋庆龄视察儿童福利站搭建工地。 第三儿童福利站开幕时门口场景 儿童福利站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扫盲,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教育,宋庆龄采用了陶行知开创的“小先生制”,先让福利站的老师培训“小先生”,再由“小先生”带着小黑板到弄堂里、人行道上、棚户区去上课,使广大贫苦儿童能够就近识字。到1949年5月,儿童福利站的“小先生”们已有170人,通过他们学识字的儿童近5000人。 1947年,宋庆龄在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福利站指导识字班的孩子读书(图片中男孩吴方,后来成为成都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工程师)。 1948年,长江下游又发生了罕见的水灾,上海街头的流浪儿童越来越多,宋庆龄甚为忧心。当时,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等作品刻画了那时中国儿童的悲惨境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让流浪儿“三毛”可怜又可爱的形象家喻户晓。宋庆龄也非常喜欢“三毛”,还专门托人帮自己购买“三毛”的漫画赠给外国小朋友。在和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商量后,宋庆龄决定借“三毛”的影响,举办“三毛”乐园会和展览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筹措资金,救助那些像“三毛”一样可怜的流浪儿童。 张乐平对于这个建议非常赞同,虽然他当时身患疾病,但他仍拖着病体,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了构思方案,又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赶画了30多幅“三毛”水彩画供展出义卖。他还特地为“三毛乐园会”精心设计了一枚别致的纪念徽章,这就是 “三毛乐园会”纪念章的由来。 张乐平为义卖而绘制的“三毛”水彩画 1949年4月4日是当时的儿童节,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在大新公司四楼正式开展“三毛乐园会”活动、举办“三毛生活展览会”,并举行义卖活动。共展出了《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原作300多幅,还包括张乐平赶画的30多幅“三毛”水彩画。当天,上海各界人士踊跃参观,展厅里观众如潮、热闹非凡。上海多家民营广播电台将展览会作为特别节目现场实况广播,并用国语、沪语和粤语播出。 展览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支持,许多人出于对“三毛”悲惨遭遇的同情,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30多幅义卖画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大家都争购《三毛流浪记》画册和纪念章,并踊跃认购或订购张乐平的“三毛”水彩画。至展览会闭幕的6天中共募得银圆3206元。 “三毛生活展览会”义卖现场 张乐平曾撰文回忆:“孙夫人主办的儿童福利会,为了救济跟三毛同一命运的小朋友们举办‘三毛义展’。我抱歉我的作品还没有成熟,特别是三十张彩色义卖作品,都是在病中赶画的,但是想起千千万万的三毛们因为孙夫人这一义举而得到实惠,作为三毛作者的我,还会有比这个更快乐的经验么?” ——摘自2021年9月12日《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