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云游博物馆丨张乐平的三毛,散发着勇敢善良乐观的光 严山山 |
||
“在家云游博物馆”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虽然不能前往各个博物馆散心参观, 但我们也能尽情在线云游~ 居家办公或学习的大朋友、小朋友们 快来云游博物馆吧! 勇敢和乐观面对, 用爱和希望刺破疫情的阴霾 , 待春暖花开, 赶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张乐平故居 由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光启博物馆联盟和BoJolly Academy团队联合出品的博物馆美育微视频——《家门口的博物馆》系列之张乐平故居,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看下张乐平和三毛的“父子情”! 张乐平故居 张乐平故居建于20世纪30年代,建筑面积244平方米,为假三层近代里弄式花园洋房。“三毛之父”张乐平(1910-1992),浙江海盐人,中国著名漫画家,其创造的三毛艺术形象家喻户晓。1950年6月至1992年9月,张乐平在此居住,期间创作了大量漫画、国画、年画、速写和彩墨画等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最有故事的上海老洋房 张乐平故居 “三毛之父” 雕像 一楼为展厅,分为百年乐平、大师漫画、艺苑掇英、友人画我四部分;二楼复原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张乐平居住时的原貌。以张乐平的人生经历与艺术创作为线索,展陈包括文献实物、历史图片、绘画作品、影视多媒体,体现了张乐平的高尚人格、艺术成就及在中国漫画史上的重要影响,藉以缅怀大师、感念先贤,弘扬独特的“三毛”文化魅力。 张乐平故居馆内陈设 一起来认识“三毛”这个大明星吧! 三根卷卷的头发, 配上圆圆的眼睛, 翘翘的鼻子, 流浪街头却聪明机灵、 乐观幽默的三毛, 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 小时候看三毛漫画听三毛故事常常被他的悲喜牵动,感动落泪。虽然他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物,但就像一个真实存在我们童年里的玩伴。他是如此勇敢、善良、乐观。 三毛形象最早是在1935年上海的《晨报》副刊上出现。他的形象定位是上海弄堂里一个小康人家的小男孩,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又会耍些小聪明。这个时期的三毛漫画是从儿童视角来表现上海市民生活乐趣。 张乐平先生以抗战期间、参与救亡宣传队时候的所见所闻,创作了《三毛从军记》。三毛参加新兵训练营,在战斗中奋勇杀敌。他勇敢可爱,有时还爱耍些“小聪明”,制造许多夸张而不失合理的滑稽场面。 《三毛从军记》 而后,张老继续创作了另一部广受赞誉的《三毛流浪记》,这本漫画反映了当时大城市里,战争孤儿无家可归的悲惨境。 《三毛流浪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张乐平又创作了《三毛今昔》等一系列漫画作品。三毛的个子长高了,身体也变得壮实了,脸蛋儿也更圆润了,不再缩着肩膀担惊受怕,而是大大方方地扭着秧歌庆祝新中国成立。 《三毛迎解放》 当我们在看三毛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 《祖国万岁》 1959年 张乐平先生通过三毛“传达出人生的爱与恨、是与非、光明与黑暗……” 为了生存,三毛尝试了卖报、拉黄包车、做印刷店学徒等各种工作,却屡屡遭受打击和伤害。饥饿难忍的他甚至去和狗抢食。即便如此,三毛却始终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坚持自己的良善和底线,努力地去过每一天,做好每一份工作。 《三毛流浪记》学习印刷 虽已自顾不暇,但看到街上无衣可穿瑟瑟发抖的流浪汉,三毛还是将身上的衣服脱下送给了他;他会跳下水救溺水儿童,去扶摔倒的小女孩,虽然时常被“好心当作驴肝肺”,也并未影响他的助人之心。 《三毛流浪记》见义勇为 三毛羡慕有厚衣服穿的孩子,但躺在推车中盖着旧报纸睡着时,他依旧感到幸福和满足。正是这样可爱善良的三毛,才让无数读者想牵起他的手,不愿他再流浪、挨饿、受到欺负,做一个被爱的孩子。 《三毛流浪记》睡不安宁 无论什么年龄,无论时间过去多久, 翻开书页,我们都能品出其中滋味。 只要有爱存在, 这颗心脏就不会停止跳动, 它收获爱, 也将不断地把爱传递给更多可爱之人。 《三毛日记1》向日葵 1950-1965年 没什么大不了, 我们体验苦难和不幸, 也学会同情,学会关怀和珍爱。 温馨 提示 疫情期间, 张乐平故居临时闭馆, 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因闭馆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 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 防护“五还要”。
——摘自2022年3月16日华人号《上海侨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