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毛”到“我们”,他的漫画润泽千万读者 《我们的故事》用爱的教育助力儿童成长 文/记者 耿洁玉 殷志军 图/记者 陆翔
|
||
张慰军回忆张乐平创作漫画背后的故事 汪宁分享新书艺术风格与特色 “《我们的故事》是一套用时光雕刻的书,也是值得被时光铭记的书,它的出版是一种纪念,也是一次致敬,还是一次献礼。”秋色多彩斑斓,在一个美好的下午,三毛漫画重要出版机构少年儿童出版社(后称少儿社)和最美书店钟书阁,联合举办了“阳光下的我们,忆三毛,惜时光——《三毛的朋友们·我们的故事》新书分享会”。在分享会开场,少儿社副总编辑、三毛漫画的主编唐兵向读者分享了新书出版的特殊意义。2022年,少儿社出版的新书《我们的故事》是为了纪念张乐平先生逝世30周年和《三毛流浪记》发表75周年,致敬张乐平先生的经典漫画陪伴少儿社走过六十多个春秋,献礼《小朋友》杂志创刊100周年和少儿社成立70周年。 最好的纪念方式是走进作品 纪念一位画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再一次走进他的作品。在新书分享会上,“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的幼子张慰军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汪宁,先后为读者解读了三毛漫画和《我们的故事》,并讲述了平民画家张乐平创作漫画背后的故事。 “我父亲为了画好流浪儿是花了不少工夫的。”张慰军回忆起了他的父亲与流浪儿交朋友,向流浪儿讲述自己少时丧母、当学徒的经历,流浪儿也和自己的父亲讲述各自的苦难童年。结合丰富的生活素材,张乐平以扎实的绘画功底,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力,创作了被世界漫画史铭刻的作品《三毛流浪记》。从1935年自己的父亲在上海的《晨报》上发表了第一幅三毛漫画开始,讲到在1947年发表的《三毛流浪记》,张慰军向读者娓娓道来张乐平的艺术人生。 “三毛所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远去,为什么今天的我们还要读三毛?”唐兵主编代读者提出了问题。张慰军认为,三毛漫画拥有穿越时空、超越时代的不朽魅力,三毛正直善良、见义勇为、聪明机智、乐观向上的精神内核永恒不变,陪伴了几代读者的成长,润泽了千万读者的童年。 谈及此次出版的新书——张乐平创作的《我们的故事》,张慰军说这是对父亲来说很重要的一部作品,却是不为人所熟知的作品。张慰军表示,父亲经过十年(1956-1966)的耕耘,才有了连载在百年儿童刊物《小朋友》(今年创刊100周年)杂志上的157幅漫画——《我们的故事》。在《我们的故事》里,有一幅名为《种桃子》的漫画,其实是隐喻张乐平用真心实意爱孩子的情感充盈桃树的果实,用坚定如磐为儿童文化献身的信念守护桃树的根脉。 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作为美术专业人士与《我们的故事》着色团队的指导老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汪宁从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向读者分享了《我们的故事》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他认为其最重要的特色是贴近生活的观察,张乐平笔下的漫画所描绘的内容均来自于他对儿童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所以对读者来说,这些漫画故事就好像发生在他们身边,阅读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熟悉感和代入感。而张乐平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出神入化的绘画技巧,使他对笔下人物和场景的把控游刃有余。他所画的人物虽只有寥寥数笔,却极其传神、呼之欲出,而环境的刻画则抓住重点、以简胜繁。“张乐平先生对无字儿童连环漫画作了重要探索,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他表示。 《我们的故事》描绘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群孩子具体鲜活的漫画故事;这些孩子不是旧社会的流浪儿,而是沐浴在阳光下的幸福儿童,他们在家庭和校园中,学习、劳动和玩耍中,和弟弟、妹妹、亲人以及同学在养鸡、喂鸭、逗猫的日子中,发生了像冰糖葫芦一样一串又一串的故事,滋味酸甜可口,读起来让人难以释手。故事中的“我们”是一个个自尊自强、明礼诚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孝亲敬老、热心公益的孩子,也是一个个调皮可爱、善良真诚、富有童真童趣的孩子。 用爱的底色陪伴儿童成长 《我们的故事》是“三毛之父”张乐平在创作《三毛流浪记》之后,为沐浴在阳光下的孩子们,创作的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儿童成长漫画书。“美德篇”和“品行篇”两本一套书,收录了张乐平在中国百年儿童杂志《小朋友》上连载十年的157幅《我们的故事》漫画作品,是继三毛漫画后,张乐平儿童题材漫画的宝藏珍品,首次出版全新的彩图注音版,为原作精心着色,并配以简练的文字解说及注音,可以说这是一套大师画给小学生阅读的弘扬美德、培养品行的儿童成长漫画故事书。 《我们的故事》的底色是充满爱的。张乐平曾说,“我觉得要为孩子画画,首先要满腔热情喜欢他们,真心实意关心他们”,“只有充满爱心,才能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就这样,张乐平满怀感情地绘制了百余幅天真、善良的儿童漫画故事,用十年的时间,雕刻出向上、向善、向美的童年模样。 爱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一点一滴的细碎日常中。在名为《妈妈,我要洗脸了》《妈妈多辛苦啊》的一组漫画中,“我”看到小猫洗脸、妈妈洗衣服,产生了自尊自爱之心;在《铺草》《送菜》中,“我们”帮助路人铺草、帮助老人提菜篮子,表达了对他人的善意,展现了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在《我们的故事》中,“爱的主题占了大多篇幅,友爱同学、尊敬老师、帮助长者、爱护幼者,直至爱护花木、图书、公共财物……这也可以说是‘爱的教育’吧。”在新书序言中,儿童文学作家、首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鲁兵生这样写道。其表达着对儿童的喜爱之情,也寄寓着张乐平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最终凝结成了《我们的故事》。 在这场新书分享会里,嘉宾和读者共同怀想“三毛之父”张乐平,重温《三毛流浪记》里旧社会流浪儿童的孤苦无助,欣赏《我们的故事》里新中国儿童幸福美好的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新旧的对比中,感怀旧的苦难,也更体悟到了新的美好,而温暖的当下则最为珍贵。 ——摘自2022年10月3日《徐汇报》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