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不蒙尘 陈渴
|
||
张慰军在赠予读者的书上写下祝福 市民读者与张慰军合影留念 张慰军为小读者签名 88年了,《三毛流浪记》仍受儿童喜欢。2023上海书展三明分会场暨第十七届“书香三明”全民读书月活动期间,三毛系列作者张乐平先生之子张慰军来到现场,和读者一同感悟不同年代记忆中的“三毛”—— 蒜头鼻,圆眼睛,大脑袋上三根毛…… 说起“中国苦儿”,三毛应该是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形象,抗战胜利前,在凄苦无依的困境中,他如同一棵飘摇的小草,命运一波三折。 今年是三毛形象诞生88周年。2023上海书展三明分会场暨第十七届“书香三明”全民读书月活动期间,三毛系列作者张乐平先生的生前单位——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其幼子张慰军邀请至现场,向广大市民讲述其父的创作故事以及三毛超越时代的魅力。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讲座后的签名赠书活动更是火爆。不少三毛忠实读者与张慰军先生畅聊读后感,读者眼中盈满的热泪,是对逝去的童年的怀念,也是对三毛精神的肯定与敬佩。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读者,感悟他们记忆中的三毛。 有笑有泪 命运多舛却永葆善良本性 三毛个性鲜明,坚强果敢、极具正义感,困境并没有磨灭他向上的光芒,他是历久弥新的少年,是作者给所有人的礼物。 《三毛流浪记》一书中,典型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尤为出彩,故事波澜起伏,层层递进,峰回路转,图画和文字描绘也更细腻生动。“三毛因为找不到工作,只好跟着牢里认识的小癫做了小偷。当他发现偷到的钱包里有药方和当票时,三毛想,这可是人家救命的钱,所以他把钱包还给了那位先生。”这样的小故事层出不穷,在细腻生动的描写中,闪耀着人性光辉。 市民邓丽萍回忆道,小时候曾看过电影版《三毛流浪记》,虽然对其中的故事印象模糊了,但是三毛打抱不平,和地主阶级作斗争的情节,让她难以忘却。 14岁的郑上杰小学时就曾看过《三毛从军记》,对三毛当兵的故事记忆犹新。“那时我觉得好奇怪,为什么三毛才那么小就要去当兵呢?”郑上杰说,自己当时无法理解那时的生活,在了解了时代背景后,他对三毛乐观向上、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加钦佩。 在台下的观众中,“70后”市民蒋女士特别醒目,她和“40后”父母结伴来听三毛。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父母,看着张慰军放映的幻灯片,时不时低声耳语。“那是他们年代的故事,他们应该很有感触。”蒋女士说。读幼儿园时,她特别喜欢翻阅三毛小人书,至今还记得小小的自己看到三毛和老爷爷一起生活的感想,那是三毛短暂的幸福时光,自己也为老爷爷的去世而落泪,痛恨侵略者的无情和残忍。“但是没有办法,三毛就是那个年代的写实,纵有再多无可奈何,也不能改变那个年代中千千万万如同三毛一样的孩子的命运。”蒋女士的声音慢慢哽咽。 小学生谢锦萱坐在台下,拿着爸爸的手机记录着讲座的内容。讲座快结束时,她起身到台边排队,“我都是从学校图书馆了解到三毛的,家里还没有这本书,想带一本有意义的签名本回家。”谢锦萱抚摸手中的《三毛流浪记》,这本她翻看了多次的书,成了她的良师益友。
“算上今天现场赠送的,家里就有两本《三毛流浪记》了!我要送一本给我的朋友!”二年级小学生张芸熙盘算着。原来,早前妈妈为她买了《三毛流浪记》,她看完后非常喜欢,觉得三毛的精彩人生并没有结束,于是让妈妈买回了全系列。读了《三毛从军记》,勇敢的三毛的形象在她眼中一下高大了起来。 “在《三毛从军记》里,三毛用水牛挂着鞭炮去轰炸坦克,结果那头牛让敌人烤着吃了!”说起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芸熙被逗得捧腹大笑。 这也是尤其可贵的一点,饱受欺凌的三毛,内心世界永远单纯、美好,让人笑中带泪,这个小人儿,似乎已经不是一个笔下的虚拟人物,而像实际存在的我见犹怜的苦孩子。 忆苦思甜 深藏在漫画里的教育意义 88年时光淘洗,世事变迁,但被记录在书中的时光和人,永远年轻如当时。 20世纪30年代纯真烂漫的三毛,40年代从军、流浪的三毛,50年代发出控诉、带有政治色彩的三毛,以及后来迎解放、爱科学、学雷锋的快乐三毛……这些形象,也从侧面反映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 三毛,是张乐平先生俯下身子,深入当时被称为上海“乞丐王国”的郑家木桥去体察流浪孩子的生活,和着眼泪和笔墨写出的呕心之作,其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在时代的激流里,永久回荡。 在三毛动画片、电影熏陶下的“80后”市民黄强,长大后才接触了三毛系列书籍,书中生动幽默的表现手法,让他时刻能感受到三毛的情绪和心情。“环境虽然恶劣,但是三毛永远乐观面对,这也是我推荐给孩子阅读的书籍之一。” 讲座进行中,政府机关退休干部黄先生听着张慰军讲述张乐平创作故事,神色凝重。他说,三毛是永远鲜活的存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凸凸的大额头上覆着三根毛的形象,一直存在他的记忆中,即使故事久远依然无法忘怀。 “这场讲座,我先替我孩子来听。”这场讲座加深了“90后”市民卢意涵对三毛的了解,让她将来能更好地和孩子讲述那个年代的故事,让孩子从中得到教育。 充满火药味的战争,让那个时代不少人家破人亡。而在和平的如今,很少有人去想,这胜利背后有着怎样的牺牲。 女儿喜欢《三毛流浪记》,这背后有父亲的功劳。“小时候,没有太多可看的书,三毛让我的童年很快乐。”谢锦萱爸爸说,现在物质富足,每个孩子都过得很幸福,但是,他依旧要让女儿看三毛,那段苦难的历史,不能忘却,三毛苦中作乐的精神,也能教会女儿始终不忘对生活的希望。 市民张志鹏拿着《三毛流浪记》站在等候签售的队伍里,时不时探头看看进度。这本书,是为10岁的女儿来签的,等女儿外地比赛回来,要把它当成礼物送给她。 张志鹏的童年,已然是很幸福的童年,虽然自己也没经历过三毛那段历史,但他把三毛全系列阅读了五六遍,里面的故事早已熟稔于心。他希望自己和孩子都能通过书中新旧社会的对比,警醒自己珍惜现在的生活,为翻天覆地、快速发展的新中国而感到自豪和骄傲,鼓励女儿勤学向上,积极乐观。 “签了名的书,就不再仅仅是一本书了,更是一种激励,一种珍藏。”张志鹏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三毛流浪记》中,有人打扮得光鲜亮丽挥金如土,有人背着装着垃圾的编织袋瑟瑟发抖,两种形象共存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描写,让“60后”市民余育浩感触颇深。自己生活的年代,和如今孙子生活的年代,也有着极大反差。三毛以漫画形式,更具亲和力和生动的形象,让孩子更易接受和理解。他希望三毛系列故事能够教育孙子珍惜当下,帮助培养正确的三观,汲取在困境中依旧坚强的正能量。 签赠会的尾声,市民李茶携着女儿,与张慰军共同在镜头前留下了纪念。在李茶眼中,永远长不大的三毛某些方面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很有孩子的个性。 “三毛这个IP伴随我的成长,反映了我们所不熟悉的年代背景。那时孩子生活的环境和思想,对现在的孩子很有教育意义,能让孩子感同身受,把三毛当作生活中的小伙伴,向他看齐和学习。”李茶说。 张慰军: “感谢三明读者喜欢三毛” 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其实,三明于张慰军而言,是一座特殊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父亲张乐平曾和母亲经过泰宁,“小三线”建设初期,自己的亲戚也义无反顾地从上海迁明,成为三明这座新兴城市的建设生力军。 在三明,张慰军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和友好。看到许多大孩子小朋友都来听讲座,排队许久找自己签名时,让他在这个特别的地方,感受到了熟悉的亲切感,十分感动。 “好多人问我,三毛怎么老长不大呢?因为父亲希望三毛能成为小朋友们永远的好朋友,他坚强、善良、勇敢、乐观的精神,能够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小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的好朋友三毛,永远都在身边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张慰军告诉记者。
“我从小看着三毛长大,他自强不息、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着我,他就是我儿时的好玩伴。新中国成立后他有了幸福的结局,让我好开心、好感动!谢谢您的父亲给了我快乐、丰富又难忘的童年。”接过张慰军递来的书,市民张立梓看到扉页上的“祝你快乐”,热泪盈眶。这简单的快乐二字,大概就是张慰军,乃至他父亲的愿望,愿天下的小朋友远离困苦,永远快乐! ——摘自2023年8月28日《三明日报》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