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青春的三毛形象 ——从“三毛大世界”获奖想起 李名慈
|
||
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揭晓,以我国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漫画人物三毛为形象的“三毛大世界”丛书(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喜获殊荣。消息传来,备感欣慰。抚卷之余,不由深深缅怀为塑造三毛这个漫画人物付出毕生心血的我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 三毛,这个大脑袋,圆鼻子,头上仅有三根毛的中国小男孩形象,是中国最具影响、最受欢迎的漫画人物。以三毛为主人公出版、拍摄的各种图书和影视作品,历经半个多世纪,影响了几代读者。最早的三毛形象究竟诞生于哪一年?据“三毛之父”张乐平生前所言,第一幅三毛漫画发表于1935年的春夏之际。 据专门从事漫画研究的香港漫画评论家伍嘉雄先生回顾:“本世纪30年代的中国漫画读者大多为成年人,三毛人物的出现,为小读者们带来一份全新的精神食粮,立时在芸芸众生的外国儿童漫画偶像(如大力水手及米老鼠)中争得了一个席位,并为中国树立了自己的儿童形象,意义重大之至。”对于三毛这一可爱的中国儿童漫画人物,当时国内的漫画出版界给予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赞扬。人们称赞“三毛是以儿童的天真向社会的不满状态投以讽刺。儿童的天真、率直、热情、单纯,在社会化的成人视之为胡闹、无理,实则儿童坦白的行动发乎人情自然,而成人社会化的虚伪反渐离人性。” 早期的三毛作品,大多以四格漫画独立成章,散落在《独立漫画》、《小晨报》、《新华画报》、《时代漫画》等报刊杂志上发表。1936年上海杂志公司曾收集部分作品出版了单行本《三毛第一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青年的张乐平满腔热血,创作了“三毛的大刀”,“三毛上前线”等作品,宣传抗日。作者本人加入了救亡漫画宣传队,奔赴抗战前线。在那烽火连天,血雨腥风的年代,三毛只能暂时告别读者。然而作者对三毛的钟爱,对抗日胜利前途的憧憬,始终未能割舍。这从张乐平创作的《三毛从军记》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三毛从军记》最初发表于1946年的上海《申报》,它所表现的时代背景是抗战时期的中国,透过三毛单纯的世界观,揭示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一些表现,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解放后,《三毛从军记》曾由国内数家出版社分别出版不同版本,其中在80年代首次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90年同济大学出版社也出过,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该书在台湾也出过一个版本,但其中已被删去七页。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毛从军记》的责任编辑曹炽康先生在该书编后语中说:“漫画能编成系列,且赋以感人肺腑的情节,塑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来,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未被时间的冲刷变得淡薄;在我国漫画界,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了。”这是十分中肯的评价。1996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及1997年1月由香港三联书店各自出版的《三毛从军记全集》是目前国内最完整的版本。五十年来,这部作品不仅多家出版社一版再版,影响广泛,还分别被搬上银幕和荧屏,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与电视剧。 创作于1947-1948年间的《三毛流浪记》被公认为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连环漫画。据作者回忆:“1947年初的一个夜晚,风雪交加,我在回家的路上,在一个弄堂口看到三个流浪儿童身上披着破麻袋,冻得簌簌发抖,围着一只火罐吹火取暖。我在他们跟前站了好久,心里很难过,但是那时我没有能力帮助他们。第二天早上,我又来到那个弄堂口,三个流浪儿童中,两个已经冻死了。”这件事给张乐平先生以极大的震撼,他愤怒地喊道:“这样冻死的儿童何止千万,我作为一个漫画工作者,我要用我的画笔,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严厉的控诉。”于是,心中积累了多年的素材连同创作的热情在作者心中涌动,一部传世之作得以酝酿而产生。1947年6月15曰,《三毛流浪记》开始在上海大公报上连载。那流浪在街头的小三毛,引起社会的广泛同情和关注。每天清晨,许多人争相购买大公报,对三毛今天的遭遇,谁都想一睹为快。街头的贴报栏旁总是吸引着无数读者,连不识字的老人和小孩,也喜欢来看看三毛的故事。更令人感动的是,一些读者把三毛当成了真有其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踊跃捐钱捐物。报社和作者经常会收到不少礼物,其中有玩具、小孩的鞋袜、绒线衫……有一次,漫画中的三毛因打破了一个花瓶,被店主毒打,一位年轻读者就送来一个新花瓶,请张乐平先生转交给店主,请求饶恕三毛。有个小读者给张乐平写信:“三毛今天又饿肚子了,这是姐姐给我买大饼的钱,送给三毛买个大饼吧!”与此同时,张乐平先生也收到一些恐吓信,指责作者的作品“太残酷”,并扬言如果不停止创作,“将予以不利”。充分暴露了当局及其喉舌的胆怯和丑恶。 1949年,昆仑影业公司将《三毛流浪记》改编成电影,为了表示对这部作品的支持,有数十位电影明星,一同客串担任群众角色,一时传为美谈。1948年初春,宋庆龄先生提出希望由中国福利基金会出面举办《三毛生活展览会》,同时进行义卖,救济流浪儿童。张乐平立即响应,在短短一个月内画出三十多幅“三毛”水彩漫画,以支持这项活动。预展那天,宋庆龄亲自莅展,并同张乐平亲切交谈,称赞他“为流浪儿童做了一件大好事”。 《三毛流浪记》最早的单行本由大公报馆分四集陆续出版。第三、四集出版时已是1950年。夏衍先生在该书序言中写道:“三毛是上海市民最熟悉的一个人物,不仅孩子们熟悉他,欢喜他,同情他,连孩子们的家长、教师,提起三毛也似乎已经不是一个艺术家笔下刨造出来的假想人物,而真像一个实际存在的惹人同情和欢喜的苦孩子了。”1995年10月,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采用当时原稿的内容,出版了《三毛流浪记》这部国内最完整的全集版本,到1998年底,累计印数已达三十五万册。1997年举行的沪版图书订货会上,该书曾以近十万册的订数独占鳌头。这在近年来国外卡通漫画书大举“入侵”,对我国儿童读物市场冲击甚大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耐人寻味的。 虽然《三毛流浪记》是一部40年代的作品,叙述的是上海40年代的故事,但它却成为当今中国最受欢迎的漫画,三毛这个旧社会的流浪儿,在90年代的今天,仍然受到我国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第一卡通明星”。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因素赋予这部作品以如此永恒的魅力呢?从柯灵先生为港版《三毛流浪记》全集所作序言写的一段话中似乎可以找到答案:“《三毛流浪记》是一部很有趣味的小人书,也是一部给成人看的警世书。三毛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历史阴影,也带来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向世界呼唤和平,呼唤公正,呼唤仁慈,呼唤同情,呼唤人道,呼唤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介绍张乐平先生的一系列三毛作品方面,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这家国内成立最早的专业少年儿童出版社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三毛作品,除了《三毛流浪记》以外,该社还先后整理出版了《三毛外传》、《三毛翻身记》、《三毛日记》、《1935年的三毛》、《二娃子》、《三毛今昔》、《三毛迎解放》、《三毛爱科学》,《三毛新事》等;这些书在社会上的反响十分强烈,印数不断攀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6年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征得张乐平先生家属的同意,开始着手创造以三毛形象为主人公的大型彩色卡通丛书“三毛大世界”。该书全套四册,分别为《漫游锦绣中华》、《打开世界之窗》、《探索兵器世界》和《走进生物王国》。在有关编创人员的努力下,这套采用全电脑制作的彩色卡通漫画图书在1997年9月第八届全国书市上首次亮相,它继承了张乐平先生创作的三毛形象的优良传统,诞生了崭新的生命活力。“三毛大世界”出版后,一年之内,连续加印六次,累计总印数达十二万(套)五十余万册。更可喜的,是该书在出版当年即获得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第二年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 ——摘自1999年第2期《中国图书评论》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