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再现抗战硝烟 姜泓冰
|
||
时值抗战胜利55周年,“三毛之父”张乐平的一批老漫画出版。其中的抗战漫画,将人们带回浴血反侵略的悲壮岁月 在中国,“三毛”与漫画家张乐平闻名遐迩。在我国的漫画卡通历史上,由个人创造而未被历史磨灭的形象不多,除了叶浅予的“王先生”,就是“三毛”。“三毛”名头太响,结果,一提到张乐平,我们就想起“三毛之父”的称谓,似乎这位杰出的老漫画家只画过“三毛”。 人总是这样轻装简化着记忆。历史,也在这样的精简中被一点点沉淀、遗忘。 上海画报出版社新出版了“张乐平老漫画系列”,让人乍看颇为惊讶:竟有这样多的故事是在我们习惯的视野与记忆之外。 这些老漫画能结集出版,很不容易。按张乐平家人的说法,一生谦和随意的张乐平很少提起自己的早年创作,也没有刻意搜寻过,以致其有多少作品,无人知晓。1992年张老弥留之际,熟知当年漫画发展情况且又是张乐平、冯雏音夫妇好友的文史学家魏绍昌等人,提起对张老早年旧作的印象,家人动了出版之念,并去当时的上海徐家汇藏书楼查翻期刊、旧报。但随之而来的一场关于“三毛”形象版权的官司,让这项工作几陷停顿。直到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有关旧作的话题重新提起。从1998年10月起,几名公司工作人员两人一组轮流上阵,每天到上海图书馆,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一幅幅地搜罗张乐平旧作,复印整理修复,直忙了一年多。工程浩大。有的报刊早已残缺不全,有的报纸黄脆破损,有的漫画已模糊不清。但,搜集到的作品数量已足够惊人。加上魏绍昌先生拿出了自己收藏的30年代初版的一本《小孤女》,一下子竟出了三本漫画书:《都市风情》、《没有眼睛的炸弹》、《小孤女》。“真是没想到,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作品”。张乐平之子张融融这样说。 用了许多精力搜罗出版的这些老漫画,重新钩沉出中国漫画史上最热闹的一段日子和最值得骄傲的一笔:漫画,曾经是抗日战争中的一种颇为有力的武器。 张乐平在八年抗战中的部分作品,收在《没有眼睛的炸弹》一书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当时十分年轻的漫画家张乐平和叶浅予、胡考、廖冰兄、特伟等人组成一支救亡漫画宣传队,由叶浅予任队长、张乐平任副队长,立即奔赴抗战前线。虽然南京国民党政府不愿支持,他们仍无条件地工作,辗转于南京、武汉、屯溪、长沙、衡阳、桂林、重庆及浙赣两省各地,每到一地,顾不得自身安全,放下行李,就在街头绘制大幅醒目的壁画或展出布上漫画、招贴、木刻版画等。同时,还编辑印刷了大量漫画刊物,或用于对敌宣传,或以多不识字的普通士兵和百姓为对象,激发同仇敌忾的抗日热情。当时中国空军第一次远征东京作宣传轰炸,所带去的宣传品,大多就是漫画宣传队所绘制的漫画传单。后来的台儿庄大捷中,宣传队也派队员携带了大批作品赶往展览宣传。在长沙,他们一直绘画到被大火包围才不得不撤离,而他们留下的壁画和标语,使随后到来的日军宣传队中的一些人恢复艺术天良而放下画笔黯然回国。“1939年初春,日本的漫画界曾经开过一次座谈会,他们承认给中国漫画界打败了,这就是我们奋斗得来的代价”——在40年代发表的一篇文章里,张乐平还讲了这样一段故事。他没有讲的是,在国民党政府将漫画队解散后,他还在江西上饶另外组队,在东南一带战地继续艰苦战斗,为民族救亡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样的史迹,堪称中国漫画史和抗战史中光荣和重要的一页。由于这些参与者不事声张,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鲜为人知。倒是一位日本当代著名漫画家森哲郎没有忘记,他花了3年半时间,数度来华,对中国这场“独特的漫画运动”进行了深入考察,搜集了大量资料和考证,回国后写了一本《中国抗日漫画史——中国漫画家十五年的抗日斗争历程》,使东瀛读者了解到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促使日本各界正确认识历史,从中吸取教训。此书已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引进。 如今,张乐平抗日漫画的出版,也算是对国内漫画史的一段补白。不过,今天能够找到的作品,只是张老当时创作的一小部分而已。当年漫画宣传队其他队员的抗战画作,更是无从查找,不过,它们已经深深地熔入了中华民族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 ——摘自200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