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父张乐平轶事初忆

李大铭

 

 

勤奋刻苦自学成才

  舅父幼年家境贫寒,但酷爱作画,由于无钱买纸墨,以海滩沙地为纸,树枝为笔,乐此不疲。14岁就当了木行学徒,因贪学画遭受老板无数次打骂。当学徒时,白天忙于打杂差,侍候老板一家,晚上挑灯作画,为了免受蚊虫叮咬之苦,他动脑筋将两脚插入酒坛子里,不料老板深夜搓麻将归来,敲门声声催得急,慌忙中两只脚拔不出来,跌碎了坛子,两脚鲜血直流,还遭到毒打。他所以能取得著名的成就,是刻苦努力的结果。

苦学受骂

  舅父当学徒时由于无钱买纸作画,但画画的欲望却不能抑止。有一天,他忽然动出脑筋。原来每天给老板搓煤火纸是他的日常差使之一,他想何不先在煤火纸上画一番,依旧搓成煤纸,老板也不发觉,于是他就行动了起来。不料,有一次因纸上作画蘸水多了,搓好的煤火纸,老板吹来吹去,总是吹燃不起来。老板剥开火纸看到密密麻麻的图画,大光其火,将他痛骂一顿。因此舅父再也不敢取巧了。

生活俭朴平易近人

  舅父名扬中外,但对生活从不要求舒适。他有七个子女,生活负担很重,但他从不向组织提出要求。

  舅父身为名人,但无半点名人架子,对人和蔼可亲。“文革”前他在《解放日报》任美术记者,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他从不要工人打扫卫生,总是自己动手。他创作任务重,但不以名家自居,哪怕是小品、插图,他也乐于配图。对此,他常常创作到深夜,画完后电话通知报社,当即来取,明晨见报。寒冬腊月,工人摩托车开到门口,他总是亲自下楼开门,送上一杯茶暖暖身体。因此,工人同志对舅父也倍为关心。“四人帮”横行时,舅父遭迫害,强制他劳动,洗厕所,擦楼梯,工人同志总是暗中保护他,给予他关怀和照顾,让他老人家在逆境中鼓起生活的勇气。

艺术高于一切不图钱财

  “三毛”画出名后,可爱的形象人人喜欢。上海ABC糖果厂曾经向舅父提出,以销售量提取分成作为条件,生产“三毛”商标的糖果。金钱对多子女负担的舅父来说是多么需要,但多次商谈未能打动他的心。由于他视艺术比生命还要宝贵,因此放弃了无数次赚钱的机会,并且对小辈也是这样教育的。我的女婿酷爱书法篆刻,在内地、港、台颇有影响。舅父对这个甥女婿也十分欣赏,叮嘱他要以艺术为第一生命,不能贬低艺术的价值,不能让艺术庸俗化,谆谆教诲,唯恐不及。

酒是他的创作源泉

  舅父生性嗜酒,但不沉缅于酒,也不怎么以此作为生活享受。酒,其实是他作画构思的催化剂。经常是边饮酒,边沉思,酒后,一幅漫画跃然于纸上。

  我每次去舅父家小住,他在吃酒时要我坐在一旁和他聊天,聊聊家乡的种种。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并不专心与我谈话,却在一心两用。突然间,他常常举筷蘸点水或酒,在桌上画了起来。有时,灵感中断或未能激发,他会要我陪他出去兜一圈,回来再作画。看他如此苦思冥想,孜孜不倦作画的样子,我常会想,看舅父画的只是三笔两勾,其实来之不易啊!

出好作品是贴近生活的结果

  舅父为了一本《我们的生活》的儿童画册,他深入儿童的生活实际,常常到一墙之隔的幼儿园去,和幼儿们一起玩,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从中吸取营养。他的画总是精益求精与生活十分贴近。有时专心地观看女孩子们在弄堂里跳橡皮筋,认真看她们的步子动作。他年纪大了,有时还参加进去,和她们一起蹦蹦跳跳,把心得摄入画中。一次,为了画握乒乓球板的手势,他要我握着板,让他素描。记得1973年那一年,舅父为我们画了男孩和女孩坐在小板凳上挑花线板,真是形态逼真,活龙活现,使人爱不释手。

诀别仪式上惊讶的一幕

  1992年10月6日在舅父遗体告别仪式举行的尾声中,突然闯进一位中年女同志,她步态匆匆,一经走到舅父的遗体前,掀起玻璃罩,小心地在他枕旁塞一份报纸,即哭了起来,随着《一路平安》乐曲响起,报纸伴着遗体一起火化了。

  事后,才知道这位女同志是新民晚报社派来的,送来的是当天出版的《新民晚报》。后来,我买来这天报纸,只见有一篇《千万读者默然悼念‘三毛之父’》的报导。文中有“全国千千万万读者怀着沉痛的心情在心中默默悼念着这位‘三毛之父’,如果三毛有灵的话,也一定会泪湿衣襟、悲痛欲绝的”。文旁还有一幅“三毛掉泪”的画,真是催人泪下,我禁不住又哭了。

——摘自《海盐民俗风情》,2001年5月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