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师,一般人都认为出手不凡,事业很成功,生活颇奢侈,行为也旁若无人般,谓之有性格。其实我见到的几位都非常谦逊,甚至很淡泊,生活也清苦,一眼看去与常人无异,他们的家也简简单单,但你能感觉到他的文化沉积是无穷的。
成熟的家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张乐平老师,他的《三毛流浪记》可谓无人不晓,他以纯青的笔法刻画了旧上海穷孩子生活之凄苦和抗争的幽默,入木三分。张老笔下的三毛影响了中国好几代人的成长。我去老人家做过一次采访,深深地为之折服。
张老家住在上海五原路的一栋法式小楼的二楼里,房子已经旧了,斑驳的墙面,在梧桐树荫遮蔽下显得很静。老人走了以后,儿孙们都搬出去了,只有夫人和小保姆同住。房间还保持着原先的布置,颇大的一幅照片挂在墙上,旁边是老人为国庆十周年创作的儿童画《少年与白鸽》。我静静对它,回想自己当年的红领巾,那时同画上孩子的年龄相仿,笑起来脸上也有一个酒窝,当年的孩子最幸福,功课不是很紧,有时间调皮,没有物质诱惑,成天想长大做个科学家。我觉得那时的孩子才像个孩子。
硕大的红木画桌摆在房子中央,墨盒、笔洗、镇纸仍在,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只有老人用惯的毛笔躺在抽屉里,夫人说怕尘土脏了笔锋,看得出来当年三毛是怎样跃于纸上,老人如何在台前用功。
靠墙一溜红木博古柜,收藏品还是那样安详。事后,上海圈内人问我有没有看到鸡蛋大小的、居于正中央的一块绿色石头?我说没留意,他们便叫:“那可是上海文化人眼中的宝贝!可以同国宝比价!”我不识货,我觉得老人柜中的都是好东西。收藏嘛,图个高兴,现在的人才有了升值的概念。靠阳台门前,一缕阳光穿进来,照着老躺椅,老人每天下午都在此小憩,躺着闭目,一杯清茶,嘴里念念叼叼,细听,是梅兰芳,上海人爱听梅派:“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苏三哪,时候不早呐……”夫人介绍到这里,眼中闪着泪花。
“我老了,不太走动了,住在老房子每天陪先生聊聊,满足了。”
“你看张老坐的太椅都快散架了,我舍不得修,将来我走了,再让孩子们送去修。”
“为什么?”
“修好了就不是这张了。”
话说到这,我懂了,夫人想留住先生。
现代工作节奏甚强烈,如果生活不能淡泊将是痛苦的事情,白天跑了一整天,晚上蒲吧、唱K、消夜,再去泡脚。上午睡觉,中午早餐,不锈钢餐桌,后现代彩绘,歪歪斜斜的陶瓷烟缸,皱皱巴巴的牛仔裤脚,呜呼。
看来大师就是大师,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高人也。当做人、做事、居家到了这个阶段,目光自然不同凡人了。
【人文样板】
我们把“三毛之父”张乐平老师的家列为成熟的家的“人文样板”,这是因为在那处处能感觉到一种文化沉淀。一般来说,不管什么样风格的家,只要有书和古董就显得很有品位,张老家的书很多,古董也极珍贵,可他只用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它们。
【细节感想】
很多东西,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生活里已出现一种优雅的氛围,去包围在其中的人们,而且互为影响。
像张乐平老师,自己的用品讲求精致与品质,即使是一样小东西,对事情也有着自己独立的看法,干练,同时优雅。
1、硕大的红木画桌摆在房子中央,墨盒、笔洗、镇纸仍在,保持着原来的模样。
2、房子已经旧了,斑驳的墙面,在梧桐树荫遮蔽下显得很宁静。
3、张家喜用明式家具,它们大多是真品。
4、张家的房子和大师一样,平和、宁静、耐人寻味。
5、靠墙一溜红木博古柜,收藏品还是那样安详。
6、颇大的一幅照片挂在墙上,旁边是老人为国庆十周年创作的儿童画《少年与白鸽》。
——摘自www.mytophome.com满堂红地产网,2004年4月13日,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