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三毛”谈生活 邵惠民 |
||
采访王龙基那天是周四,我们去了他在莘庄的办公室。他现在的身份是,中国印刷电路行业协会的秘书长,下午他说要去参加一个电影界的联欢活动。如果我们不是事先就已知道,在马路上遇见,肯定不会轻易想到身边这位60多岁,精神抖擞,有着两个儿子的父亲,会是50年前那部如今依然家喻户晓的电影《三毛流浪记》中的主角。然而,他的确就是当年“三毛”的扮演者王龙基。 “三毛”就是我,我就是“三毛” 那一年,王龙基8岁。和电影中的三毛一般大,一样贪玩、机敏。因为父亲在当时的昆仑影业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前身)任作曲组组长,为多部电影的作曲配乐,所以,他就经常在电影厂和一群小伙伴玩。 有一天,在电影场的门口,王龙基和两个大孩子爬在地上打玻璃球。大孩子们见王龙基比他们小就欺负他,玩输了都不给他玻璃球,于是他就抡起拳头打,结果还打赢了,夺过了自己的“战利品”。 这一幕被在一旁苦苦寻觅三毛的演员而不得的导演严恭看在眼里,王龙基大脑袋、细脖子、大眼睛,加上那股倔强的劲头让导演马上联想到了三毛的形象。就这样,王龙基进入了《三毛流浪记》这个全明星剧组。之前,他刚在白杨主演的《新闺怨》出演一个角色。 王龙基记得很清楚,三毛这个形象的由来,张伯伯给他说起了不止一次,他管张乐平叫伯伯。1947年初,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张乐平亲眼目睹了3个八九岁的孩子蜷缩在一个冰冷的铁炉旁,身上只披了几条破烂的麻袋。他们的呼吸已经停止,寒风带走了他们身上最后的一点暖气。 张乐平当即被眼前的这一幕惨剧震惊,悲痛和激愤、甚至愧疚,让他永远也无法把三个孩子从记忆中抹去,催促着他完成三毛漫画作品的创作。 尽管,王龙基并没有经历过与电影中三毛相似的经历,露宿街头,然而,出生于正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农村,睡过稻草铺的床,饿得吐过“青黄水”,因严重缺钙脖子撑不住大脑袋,头总歪斜在肩膀上,他还真的差点被送给别人…… 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变幻,王龙基变老了,而他扮演的三毛形象却进人更多人的心中,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更深的印记。尽管,现在已很难将眼前这位60岁的老人与50多年的那部电影中大脑门、细脖子、大眼睛的流浪儿形象相比,但是清晰地记忆依然能让王龙基回想起影片从开始到诞生那一段时间的情形,眼神中重又透出狡邪和天真稚幼。 王龙基说,在拍《三毛流浪记》时,我感到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没有陌生的感觉。“三毛是旧中国无数穷苦儿童的缩影,其中也有我的影子,三毛就是我,我就是三毛。”三毛已经成了我们共同的记忆。 为电影而喜和忧 2003年12月28日,当中央电视台儿童频道开播时,播放的第一部电影就是《三毛流浪记》。在我们开始采访的时候,很自然就讲到《三毛流浪记》这部影片,王龙基一开始就强调,虽然有许多媒体就《三毛流浪记》这部电影的细节采访过他许多次,也有不少文章见报,但他觉得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点明。 王龙基说,“很少,有一部电影有那么多著名演员甘愿饰演配角,为一个小童星众星捧月。”的确,在电影最后的字幕上,可以找到许多当代电影界的“大牌”,赵丹、上官云珠、沙莉、孙道临、阳翰笙、陈白尘…… 想到当时有那么多叔叔伯伯的帮助,才有三毛这样一个活灵活现、生动可爱的角色出现,王龙基感叹着,那时很多非常著名的演员都是义务演出,而且有些人的名字最后都没有在字幕上出现,但他们没有任何丝毫不快,根本就不像现在追名逐利的演艺圈,可以说《三毛》这部电影“凝聚了无数当时文艺工作者的高尚情操”。其实这也是文艺界献给新中国的一份厚礼,一道万福。 谈到儿童电影,老“三毛”对现在的儿童电影表示了深深地忧虑,“现在儿童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少。社会发展了,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是作为天真纯朴的孩子,真正符合他们天性,能够带来启蒙的东西,却少之又少。” 对于现在充斥在国内电影屏幕上的外国儿童形象,王龙基非常惋惜,“太多外来的东西,儿童的电影,没有中国自己的儿童形象。”他说到当时在巴黎六家影院连续公演60天的《三毛流浪记》时,神情好像又回到了银幕中,那个自信天真的形象。 用“三毛”说教子孙 从儿童电影的发展,王龙基很自然地讲到了在自己的家庭中对孩子们的教育。其实,两者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现在,他的孙女都有三毛那么大。王龙基说,对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他们要尊重,不能因为他们是孩子而不放在心上。 他经常给别人讲的一个故事,是孙女对她爸爸上的一次课。一次,儿子开车,一路上很堵,他就发起了牢骚,出口骂人。坐在一旁只有7岁的女儿诧异地回过头来对着自己的父亲说:“爸爸,你说‘上帝啊!’,不可以吗?”孩子天真无邪的话语,让她父亲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孙女纯纯,和爷爷的一个故事也同样发生在车子上。当时孙女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见爷爷开车后没有扣保险带,王龙基没有想到才这么大的一个小孩会对他说:“爷爷,你没有系保险带,危险!下次,我就不坐你的车了!” 王龙基一直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要求自己,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失信,把他们的话当“耳旁风”。如果几次这样,他们就不会再相信大人,父母再严厉和振振有词的说教都没有用。 他父亲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非常注意对孩子们的教育,而且总是身体力行,从不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小人。以前,在父亲身体好的时候,一家人还都住一起,他们全家总要在8月13日这一天他们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聚在一起,召开家庭会议。 会议由他父亲主持,有几次他还事先写了发言稿,赞扬母亲的辛劳和勤勉。每个孩子都可以发言,指出父母的不是,或者反思自己一段时间里的行为过失。 他把父亲对他以及几个兄弟姐妹的教育方式同样用于了对自己的孩子以及下一代的教育上。“我们的家庭非常和睦”,不久前刚过去的春节,全家二十多口都聚在他这里的小屋过年迎春,亲情浓烈。 在两个儿子的教育上,他非常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就像当年他父亲对他的那样,他对他们只有一个要求,要有知识,职业做什么都没关系,只要自己喜欢,社会需要。小儿子初中毕业后,想做厨师,上了职校,他没有阻挠。后来,儿子工作了几年,还是决定继续念书,放弃了工资待遇不错的职业。最终,他觉得知识是最重要的。——摘自2004年4月23日《市民周刊》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