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成长的三毛七十岁了

王 英

                                            

 

  今年7月28日,是“三毛”诞生70周年纪念日,近日,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104集《三毛》动画片和斯普软件研发的《三毛online》的网络游戏将同时隆重推出。“三毛”这个头顶上飘着三根头发的孩子,将以崭新的卡通形象与广大观众见面并将走出国门,而创造这一辉煌奇迹的,便是已故嘉兴籍画家张乐平。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重温画家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们来到市区姚庄路北望云里19号,瞻仰画家曾经创作《三毛流浪记》的居所,我们依稀走进了画家坎坷而不凡的一生……

1 张乐平说:“画三毛就是画我自己,我自己就是三毛。”

  1910年11月,张乐平出生在浙江海盐县海塘乡的一个小村。父亲张舟若是乡村教师,温柔贤淑的母亲剪纸样、描图案、绣香袋挣钱贴补家用。上小学后,张乐平放学回家就帮助母亲剪纸样、描图案。母亲根本没想到,正是她的这种引导,开启了儿子智慧的心灵,使他日后走上了绘画的道路。母亲在张乐平9岁时因心脏病去世。失去了母亲的张乐平孤独极了。有一次,他到海边去玩。登上海堤,远处是翻滚的海浪,脚下是广阔柔软的沙滩,看着自己留在沙滩上的脚印,他猛然想起,这不就是一张现成的画不破、用不完的纸吗?他折了根芦柴,就在沙滩上画起来。

  15岁那年,张乐平小学毕业。父亲再也无力供他上学,就托人让他到上海南汇县万祥镇的木行当学徒。然而,张乐平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想方设法利用一切机会来锤炼提高绘画技术。

  有一天,他正“穿”着两只防蚊子的空酒坛在忘情地画画,“砰砰砰”忽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是老板!张乐平的两脚未拔出来,身子朝前一冲,“啪”的一声,连人带坛都跌倒了。老板走到账房间朝四周一看,见纸铺满了一桌子,又见满地酒坛碎片,气不打一处来,他把张乐平一脚踢翻在地。张乐平的后脑勺磕破了,右耳根边被地上的酒坛碎片划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从此,他耳根边留下了一条很深的伤疤。后来,张乐平这里干一个月,那里干两个月,不断地换行当,不断地换主题。他的作品开始在上海报刊上发表。也许正是这些谋生的坎坷经历,给了他对社会不平的切身体会和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所以他说:“我的这些经历,都画在《三毛流浪记》中,如果没有切身体会,我是画不出那套连环漫画的。”

2 “为什么叫三毛,我原先也没想过。如果当时画了四笔,就成了四毛了”。

  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上海的连环画和各种漫画作品风靡一时,但缺乏和少年儿童年龄相仿、习性相近的形象。当时已在漫画界小有名气的张乐平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那就画儿童吧。他明白,画给儿童看的漫画,就应该不用文字,简明易懂。

  这一天,为了构思小孩的形象,他举笔沉思,先是画一个光头儿童,画完一看,觉得不尽如人意,于是提笔在头顶上随意添了三根头发,嘿,这不成了三毛?对此,张乐平回忆说:“有人问我为什么叫三毛,我原先也没想过。如果当时画了四笔,就成了四毛了。我看看这三毛加得还可以,就定名为三毛了。”1935年7月28日,三毛第一次出现在上海《晨报》的图画副刊上,其光光的大脑勺上插着三根或趴或卷或翘的短毛形象立即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此后它成为了国人眼中的经典漫画。作者运用三毛的天真,对成人的虚伪、复杂加以机灵的嘲弄;以其率直、热情、单纯和幽默,向不平等的现状投了辛辣的讥讽。很快,三毛成为当时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漫画人物,并填补了中国儿童漫画形象之空白。抗日战争一爆发,张乐平立即发表漫画《全部三毛上前线》。此后,张乐平中断了三毛的创作,以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中,以丰富的艺术积累去实践艺术家应负的社会责任和民族使命。抗战胜利后,被中断的三毛创作也终于在1946年4月的《文汇读书周报》创刊号上重现,小三毛依然幽默又尖锐地讽刺当时的世态人情,以天真不屈的力量生活、抗争着。同年5月12日至10月4日,张乐平创作的长篇连环画《三毛从军记》在《申报》上连载。它的笔触精致独到、生活素材扎实、情节合理又不失夸张,将抗日时期国民党军队的腐败表现得淋漓尽致。

3 《三毛流浪记》诞生,为避迫害,张乐平辗转嘉兴姚庄路北望云里19号潜心创作。

  张乐平影响最深远,成就达到最高峰的则是《三毛流浪记》。

  1947年初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张乐平在一家报馆上完夜班后,顶着呼呼的西北风裹着雪花赶回家。走到弄堂口,借着雪光看到昏暗的墙角有三个流浪儿紧紧依偎在一起,上身披着破麻袋,下身套着破烂不堪的单裤,露出两条麻秆似的细腿。他们围着一只破铁罐头,里面装着几块捡来的煤渣在烤火取暖,为了不让煤渣熄灭,他们颤抖着身子轮流向罐头盒里吹气。一闪一闪的微弱火光把他们脏兮兮的小脸照成暗红色。次日清晨,张乐平走到昨晚经过的那条弄堂口时,他发现有两个流浪儿冻死,一辆普善山庄的收尸车在不远处缓缓行进。一只只僵硬苍白的小手小脚,随着轮子的转动而悲凄地抖动着,好像是无声地控诉着人间的不平。

  张乐平禁不住潸然泪下。画家的心在悲凄地呼号:这是什么世道!我要把这些苦孩子的遭遇画出来,控诉这不合理的制度!他痛苦地思索着,开始了《三毛流浪记》的创作。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流浪儿童的形成原因和他们的生活全貌,准确生动地把握三毛这一艺术形象,张乐平还主动去和流浪儿交朋友。一天,张乐平到上海郑家木桥,那儿是流浪儿的集中地。岂知他们不但不理他,还对着他翻白眼。原来当时他穿的西服虽然旧,可还算整洁。而一些被有钱人歧视的流浪儿都有自卑感,以为衣服穿得好些的人都是有钱人,心存强烈的对抗情绪。次日张乐平换了一套破旧衣服,买了一些大饼油条,再到原来的地方坐在地上吃起来。这下,几个流浪儿马上围了过来,他们直愣愣地盯着他手里的大饼,张乐平随即将食物分给他们。于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张乐平跟他们谈他小时候的艰难生活,流浪儿也你一言我一语地吐自己的苦水。就这样,张乐平与他们逐渐熟悉起来并成了朋友。这些流浪儿的许许多多催人泪下的悲惨经历,被张乐平活生生地融入了漫画集《三毛流浪记》中。

  在《大公报》连载《三毛流浪记》的250个日子里,每天清晨,购买《大公报》的人群排成长队,男女老少、家长孩子、中外人士都关注着三毛的命运。在街头的贴报栏前,常常站满了争着看三毛漫画的读者,每天报上刊出的《三毛流浪记》,都被那些买不起报纸的流浪儿从报栏“挖走”,有的还小心翼翼地贴在自己破烂的本子上收集起来。许多人还给报馆写信,并给三毛寄来了绒衣、鞋袜等生活用品。有个家庭有七个孩子,名字依次叫大毛、二毛、三毛……当七个孩子从报上看到《三毛流浪记》中的《人非草木》、《动辄得咎》、《还有好人》等漫画时,大毛、二毛愣了半天不肯吃饭,三毛、四毛争着要把他们身上穿的毛绒背心脱下来送给报上的三毛。五毛看到漫画的三毛因打碎瓶子挨了打,便找来了一个瓶子,要替三毛赔给老板。后来这家人凑了万余元,捐给了流浪儿童。

  由于这本漫画集鞭挞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使当时的统治者感到十分惶恐不安。《中央日报》发表了攻击《三毛流浪记》的文章,指责张乐平“表现得太残酷,太落后了”。更有人写匿名信恐吓张乐平:“你拿了共产党多少津贴?”警告画家要“当心点”,并且威胁说,如不停止创作《三毛流浪记》,则“将予不利”。为了避免反动当局的迫害,张乐平拖着病体转往嘉兴,在嘉兴市区姚庄路北望云里19号继续创作《三毛流浪记》。由于每天作画不止,艰难而窘迫的生活让张乐平患上了肺病,他一边咯血,一边挣扎着继续画三毛。每当画稿完成后,张乐平就到火车站秘密投寄到上海朋友处,再转到报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张乐平结出一艺术的硕果。这部漫画巨著,在报上连载至1949年4月4日结束,而《三毛流浪记》的单行本,最早由大公报馆分四集出版。

4 三毛形象为流浪儿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这个艺术形象深入人心。

  1948年夏秋之交,《三毛流浪记》被电影独立制片人韦布看中,由阳翰笙为首的地下党领导的昆仑影业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将《三毛流浪记》改编成电影剧本,于1949年4月正式开机,赵丹、孙道临、上官云珠、吴茵等著名演员都心甘情愿地为一个无名小演员当配角,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空前的。这部电影还是庆祝新中国成立的第一部国产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49年初,江南一带因战争和天灾,许多无家可归的难童拥进了不夜城上海。大批活生生的真实“三毛”的不幸遭遇,激起社会各界的深切同情,也让宋庆龄女士痛心疾首,她向难童伸出慈爱之手,决定先举办“三毛生活展览会”,以动员全社会救助“三毛”。宋庆龄委托冯亦代和夫人安娜与张乐平联系,张乐平一口答应配合。其时张乐平肺病未愈,常常吐血,但他仍拖着虚弱的病体,一鼓作气,仅几天的时间就拿出了构思方案。宋庆龄看了十分满意,即答复同意。当时还在嘉兴埋头作画的张乐平接到答复,立即赶到上海,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精心制作30多幅三毛水彩画。

  几天后,宋庆龄借外滩汇丰银行大厅为在沪的外国友人和各界名流展出张乐平的三毛原作及水彩画新作共330余幅,并亲临现场与大家见面。宋庆龄会见了张乐平,又用英语将张乐平介绍给在场的外国友人,赞许他:“为流浪儿童做了件大好事,真该谢谢你,全国的‘小朋友们’永远记得你。”在这次活动中,一位苏联驻沪记者当场拿出800美元买了一幅《苦三毛拉黄包车》的画。

  在三毛作品义卖会上,全部原作被抢购一空,“三毛乐园会”的会徽及张乐平签名的《三毛流浪记》画册也都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在宋庆龄的积极号召下,许多人以当三毛会员为荣,纷纷捐物捐款。当日,40余位参观者加入“三毛乐园会”成为会员,出资救济“三毛”。“三毛生活展览会”于4月9日圆满闭幕,所得捐款救助了数以千计的流浪儿童。这以后,电影《三毛流浪记》还参加庆祝解放的义演义卖和慈善活动,影片与张乐平的三毛漫画、漫画册同时推出,收入全部捐赠给了上海和南京的孤儿院。

5 三毛第三次新生“没想到画三毛画出个女儿来”。

  新中国成立后,产生三毛的社会制度摧毁了。怎样让三毛在新时代里生存,张乐平邀请有关部门相继召开三次座谈会,讨论三毛创作的命运和前途。最后,大家以“三毛是中国儿童的象征,应结合时代特征继续画下去”为主导意见。于是张乐平一改三毛以往“直而瘦”的形象,以“飘”而丰满的新姿态出现在喜爱他的大小读者面前。《三毛翻身记》等充满活力与生机、充满新时代希望的作品相继问世。

  然而,在十年浩劫中,张乐平一夜之间变成了“革命造反派”的专攻对象,《三毛流浪记》受到批判,三毛又开始了他的流浪。

  文革结束后,失败多年的三毛重又回到张乐平的笔下,不老的三毛以雷锋为榜样,默默地做着好人好事;帮着老人买米,给小朋友缝补衣裳,义务把丢失的信件送到收信人家中……

  老叶吐翠,张乐平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三毛学雷锋》、《三毛爱科学》、《三毛与体育》、《三毛旅游记》、《三毛学法》等相继问世,新时代的阳光,给了三毛第三次新生。

  在张乐平的耄耋之年,令他高兴的是以“三毛”笔名而著名的台湾女作家“三毛”,于1986年4月5日,跨越海峡“认父亲”。张乐平风趣地说:“没想到画三毛‘画’出个女儿来。”

  海峡两岸的“父女”之情,对张乐平的晚年以莫大的安慰。1990年8月8日台湾父亲节,“三毛”为了与张乐平通话,一连48个小时坐在电话机旁,每隔几分钟拨一次,以至电话机都拨坏了,话还没有通上。后来张乐平收到她的来信,在“亲爱的爸爸”字样上,“三毛”特地用笔勾勒了一颗红心,并请病中的他“对抗病苦”,用顽强的毅力去迎接病魔的挑战。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台湾自缢身亡。消息传来,张乐平一直陷于神志恍惚、欲哭无力的状态。次日清晨,张乐平支撑着虚弱的身子,颤抖着手极慢地写下了“痛哉平儿”(“三毛”原名陈平)几个字,以寄托自己无限的悲痛。后张乐平的去世,与此心境不无关系。

6 三毛这样的艺术作品为什么长盛不衰,因为它有益于人们的心灵。

  画家走了,然而画家笔下的三毛不朽。近年,“三毛热”再次在中国大地上悄悄涨潮。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投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辉煌动画公司策划制作的《三毛》第一部《三毛流浪记》已经拍竣,片中的10首歌曲也已录制完成。该片共26集,每集22分钟,即将与观众见面。《三毛》计划拍摄104集,共5部:《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奇遇记》、《三毛历险记》和《三毛旅行记》,该片的其余4部也将陆续完成。

  我国首部新媒体卡通剧《三毛从军记》,已被文化部列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展演剧目,在卡通剧里,动画人物和演员直接对话,趣味无穷,该剧将于6月29日在北京正式首演,之后将在全国巡演。

  据不完全统计,有关三毛形象的各种连环画、漫画单行本有百余种,累计印数早已超过1000万册。以三毛为题材的书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歌舞剧、木偶戏、系列广播、卡通、声像音带、VCD多媒体光盘和明信片、服饰等,纷纷出版发行,进入港台,继而走向世界。一位漫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已成了生活中的真人,这无疑是艺术的一种真正的成功。画家走了。他的去世令海内外成千上万的读者感到悲痛,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特意让秘书打电话表示深切的悼念和慰问。

  三毛的生命依然旺盛。1997年,沪版图书订书会上,新出版的三毛漫画系列图书使借助高科技、大制作的外国卡通图书逊色,其中《三毛流浪记》荣居榜首。在《三毛流浪记》发表50周年的1997年6月,据全国30多家城市中心书店销售统计,文艺类畅销书位于冠军地位的仍是《三毛流浪记》。1998年入选“全国优秀畅销书”的少儿类书籍中,三毛作品就占了7种,其中《三毛流浪记》名列第一,1999年小观众评选的最爱的电影是《三毛从军记》。近年来,“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全国优秀幼儿读物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图书奖”等多项殊荣都记载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三毛。

  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赞扬《三毛流浪记》等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为什么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有益于人们的心灵。”李岚清同志也指出:我们小时候喜爱三毛,《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教育了一代人。

7 集资建造”三毛乐园”  三毛魂归故里

  平民画家张乐平不仅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更得到家乡人民的爱戴。为了宣传这位杰出画家的光辉业绩,海盐县委、县政府于1988年就决定扩建“三毛乐园”,成立了筹建领导小组,并列为政府34件实事之一。1992年5月破土动工。历经3年的建造,于1995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园。在开园仪式上,身着红色上衣的张乐平夫人冯雏音动情地说:“60年前诞生的小三毛,经过几代读者的关注,今天在他的创造者——张乐平的家乡浙江省海盐县落户。……”

  全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在致辞中说:“……海盐有张乐平,是海盐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新落成的“三毛乐园”,由张乐平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陈慕华分别题写园名。园内花木成阴,绿草如茵,小桥流水,亭台水榭,一派江南风光。园内的儿童运动场及娱乐健身设施十分齐全。张乐平铜像就矗立在公园大门前,门侧一幢精巧的二层小楼,门楣上嵌有巴金题写的金色大字“张乐平纪念馆”。馆内,有一上百座位的活动放映厅,为观众播放介绍张乐平生平作品的电视系列片。在二楼展厅,收集了画家创作的速写、素描、漫画、国画、年画、水彩画、剪纸和作品集,各种版本的介绍书刊与译著;有画家生前使用过的大衣、帽子、眼镜、手表、笔砚等实物;有张乐平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证章、奖杯、奖品等;还有当年发表《三毛流浪记》后,读者纷纷给画家寄信联络,要求转交流浪儿三毛的钱物等等;墙壁上还挂着记录张乐平绘画生涯的几十幅珍贵历史照片。窗明几净的创作室里,桌子、茶几、柜子和文房四宝等,都是依照张乐平生前喜爱的方式布置的,就连坐垫、杯垫、窗帘都是用画家喜欢的蓝印花布制成的;走廊的展板上,展出国内众多画家绘制的张乐平肖像、漫画和一些照片。这些展品,无不真切生动地记录了漫画大师张乐平不平凡的一生。

  此后,海盐县还相继建立“三毛托儿所”、“三毛幼儿园”、“三毛小学”等系列教育机构,其师资、设备、教学质量,在当地属于一流水平。张乐平纪念馆举办的“张乐平儿童漫画创作基地”,邀请著名漫画家为少年儿童辅导漫画创作,许多小朋友因此画艺不断进步,已有百余幅漫画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更有多幅作品获奖,显示出艺术家的事业后继有人。今年5月,海盐县政府还在旅游节举行“三毛动漫画创作”大奖赛,以推动漫画作品事业的发展。   

——摘自2005年6月16日《南湖晚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