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七君子”漫画震敌胆
——张乐平之子介绍“救亡漫画宣传队”

陆梓华    

 

   
  1938年5月19日,日本长崎、佐贺、福岗、久留米等城市的上空掠过两架执行“人道远征”任务的中国飞机,他们撒下百万份传单呼啸而去。传单上文字不多,却用漫画把侵华日军骄横丑陋的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这是中国空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首次远征,也是日本自开国以来第一次被他国飞机袭扰本土。
  60余年后,硝烟散尽,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晓,当年这些给日军当头棒喝的漫画大部分出自一支由十几名爱国漫画家自发组成的“救亡漫画宣传队”之手,而他们中的主力成员之一,便是“三毛之父”张乐平。捧出一张张老照片和旧报纸,张乐平长子张融融侃侃而谈,把记者带入往昔岁月。

                         一天之内火速组队
  戴着瓜皮小帽的“中华幼稚园”孩童正在做“抢位子”的游戏,殊不知,一只猛虎已经在院墙上狠狠撞出了裂口。这是1935年12月张乐平发表的一张漫画,辛辣地讽刺当时的军阀混战。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当月,自称为“七君子”的7名上海漫画家,在一天之内火速成立了“救亡漫画宣传队”(全称“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会漫画界救亡协会漫画宣传队第一队”),队员有胡考、特伟、席与群、陶今也、梁白波,叶浅予和张乐平分任正副领队。8月31日,他们在上海西站登上沪宁快车,向南京进发。


                         前线变成流动画室
  虽然漫画宣传队向国民党宣传部提出的生活费和活动费申请迟迟得不到批准,但漫画家们的创作热情和抗日激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在抵达南京后的短短1个星期内,他们便赶出了大大小小200多幅漫画。第一次抗日漫画展览办起来后,南京城轰动了。
  转战苏、鄂、皖、浙、湘、桂、赣、闽、粤抗战8年,把前线变成了流动画室,张仃、廖冰兄、陆志痒、宣文杰、陶谋基、廖末林、黄茅、叶冈、麦非、章西厓、叶苗、丁深等也陆续加入其中。张融融回忆说,生性乐观的父亲每次说起往事,总是轻描淡写道,“常常是画着画着,就看见一颗炸弹把房间炸了个洞,我们就庆幸自己没站在那里,否则就不能继续画了。”
  张融融告诉记者,1938年,国民党当局决定放一把大火弃长沙而走,是漫画家们用画笔使这片焦土见证了民族的不屈——敌人艺术宣传队来到长沙后,看到了漫画宣传队巨大醒目的壁画和日文标语,有一些人被激发了天良而放下画笔黯然回国。1939年初春,日本漫画界在一次座谈会中公开承认,他们被中国漫画界打败了。


                         几笔勾画敌人嘴脸
  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张融融从1946年2月24日的《文汇报》中“听”到了父亲坚定的声音,那是张乐平当时在漫画界一次座谈上的讲话——“一个漫画作者,更是正义感的,他不会漠视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他同时告诉同行,“虽然在8年的艰苦奋斗中,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从大壁画到布画,由布画改绘磅纸,由磅纸改到草纸,由制版而改以刻木,我们从没放弃过一刻。”
  “布画”是当年宣传队的一大发明。他们将图画和文字绘制在布上,做成宣传牌,满足了流动宣传的需要。与此同时,也衍生出另一种深受百姓喜爱、在东南战场影响尤大的宣传形式——“化妆展出”,即由演剧队演员化装成农民、小商人、渔民和工人等形象,抗着漫画牌来到乡镇、农村和部队等地,把漫画内容用街头剧、歌咏和演说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了鼓励人人拿起画笔,张乐平特意画了不少“示范漫画”,教大众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勾画敌人的丑陋嘴脸。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炮火的侵袭损毁加上岁月流逝,如今除了老照片里记录的影象外,张乐平和队友们当年的战地漫画几乎一幅也没留下。幸而在图书馆里,依然可以领略漫画家们画笔的威力。

                         自始至终监守阵地
  撤退至武汉的日子里,漫画宣传队创办了《抗战漫画》月刊,从1937年12月起共出版了12期,成为全国漫画家共同作战的阵地;从1938年起,张乐平创作了《抗战序曲》《阿福从军记》等多部连环漫画作品;1940年,张乐平先后在《刀与笔》和《前线日报》上发表了一套以汉奸为主角的“王八别传”连环漫画;1942年,他在赣州主办《大同漫画》;1945年,他为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绘制抗战漫画,向战区散发,并举办个人画展……当年的漫画宣传队队员叶岗曾说:“张乐平是漫画队的当家人,也是自始至终厮守的最后一个。”
  很多漫画迷都记得,1946年,张乐平开始创作家喻户晓的名作——《三毛从军记》。同样,历史不会忘记,这位后来以“三毛之父”享誉中国的艺术家,曾用手中画笔指挥过一支出色的“军队”南征北战。

  

漫画范本——鬼子脸谱                    救亡漫画宣传队在画室创作


——摘自2005年6月25日《新民晚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