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时代,三毛能否风采依旧

——写在三毛形象诞生70周年之际

吴 筠

                                            

 

  那个大脑袋,头上永远只有三根头发的三毛70岁了。张乐平先生在1935年春夏之交创作的这一经典形象,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走过他们的儿童时代。本届上海书展上,《三毛》系列的最新版本名列世纪出版集团销售量的前五名。

  然而高兴之余,另外一些事实让我们关注:买《三毛》的多半是孩子们的父母。曾在电影《三毛流浪记》中扮演三毛的王龙基告诉记者,现在的小朋友了解三毛的越来越少,如何保护延续这一经典形象已经成了当务之急的问题。

独一无二

  近日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举行的一场纪念三毛诞生70周年的座谈会上,张乐平先生的儿子张融融看着桌上铺满有关三毛的各种书籍不由感慨万千:“看到这么多历年来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毛书籍,想到即将拍摄完成的央视版《三毛全集》,知道上海城市规划馆让三毛当了虚拟形象导游,我为我的父亲感到无比骄傲。”

  从上世纪30年代那个顽皮的三毛,到40年代从军和流浪的三毛,再到后来过上新生活的三毛,三毛的身上系着太多让人怜爱的理由。解放日报原总编辑丁锡满回忆说,即使在那个报刊漫画繁荣的年代,像三毛这样拥有历史深度和文化底蕴的形象,在世界漫画史上也是鲜见的。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郭开荣也说,三毛形象给予人们心灵上的震撼和鼓舞,已经永远地沉淀在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记忆当中,伴随着他们成长。在未来,三毛仍然是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70年的沉重

  对于如今的孩子来说,三毛这个名字已经不再那么熟悉,他们所钟爱的各类动漫形象也比三毛看起来要酷要炫,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70岁的三毛,对于他们,已经显得那么的遥远和沉重。

  上海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徐昌酩认为,三毛作为一个儿童漫画的经典形象,倾注了张乐平先生毕生的心血,如果乐平先生还在世的话,他一定会画诸如三毛玩电脑等更为贴近现实生活的三毛形象。

  他认为,三毛的过去的确是沉甸甸的,但是这并不是三毛走向未来的负担,作为画家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三毛走进现在孩子的生活和心灵。

  徐昌酩回忆说,当年乐平先生创作漫画时,都要亲身体会,深入生活才回来作画,这正是现在缺乏的精神,画家就应该要通过不断赋予三毛新的生命和活力,让三毛成为孩子们永远的朋友。

要走向当代

  曾在电影《三毛流浪记》中扮演三毛的王龙基直言不讳地说,对于三毛形象的发扬光大,他总觉得做得还不够,决不能让倾注了乐平先生爱的感情的三毛形象在这个时代逐渐黯淡。

  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一方也对记者说,他认为要发掘三毛的现代性,就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展示提炼三毛身上特有的草根情结和直面困难的乐观态度,这种人道主义的光芒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削弱。

   “三毛是一个漫画形象,不是一个卡通人物,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张乐平先生的儿子张融融最后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对于三毛形象的延续,应该要有一种与做动漫不同的文化思路。”

——摘自2005年8月11日《文汇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