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之父“从军”记》后记 邱 悦
|
||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位艺术大师的出现往往和他非同寻常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漫画大师张乐平笔下“从军的三毛”、“流浪的三毛”,历经半个多世纪仍栩栩如生,是怎样的特殊经历筑就了他的“神来之笔”? 长久以来这个“谜”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后来查阅多种资料,走访知情者,尤其是得到张乐平的夫人冯雏音及家属的支持和帮助,终于将这一“谜底”揭开,并有幸将之整理成文,与广大“三毛迷”们分享。 正是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如果国家是浩瀚的大海,个人则是海上的一叶扁舟。张乐平的命运之舟也正是在抗日战争的惊涛骇浪中磨练得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张乐平是当时在中国坚持战斗在抗日宣传第一线时间最久的漫画家,他参加和领导的漫画宣传队战果辉煌。 冯雏音女士强调,八年抗战经历,更坚定了张乐平的平民立场。这与他后来能创作出《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流浪记》确实有很大的关系。 然而,中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救亡(抗敌)漫画宣传队全部活动的详尽记录。现在一些作品谈到漫画宣传队的活动时往往语焉不详,而且只提到“南京、武汉、长沙、桂林、重庆”,忽略了在东部战场的工作,而这些也是当时漫画宣传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开展得轰轰烈烈。迄今为止,专门讲述中国漫画家抗战历程的书只有一部,那就是由日本当代著名漫画家森哲郎撰写的《中国抗日漫画史》。但是这部著作叙述漫画宣传队的战斗历程还不够详细。文化艺术出版社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又在2006年再次出版的一本书名为《中国漫画史》的书,也只是介绍了漫画宣传队的部分活动,而介绍张乐平的有些内容则值得商榷。张乐平的儿子张慰军认为,作为一部“中国漫画史”,不应该将张乐平开始发表漫画作品的时间误写成“三十年代中期”,而且评价早期的三毛只是“注重幽默趣味,缺乏教育意义”,对有很大影响的《三毛从军记》一笔带过……“其实我父亲对中国漫画的杰出贡献,不仅仅是一部《三毛流浪记》,也不是只有一个三毛”。 上海辞书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了《上海Memory:张乐平画笔下的三十年代》一书,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上世纪30年代张乐平的漫画风采。 笔者编写本书,既为了描述抗日战争时期张乐平不为人熟知的创作经历和心路历程,向读者展示一个更加完整、更加丰富的张乐平,又希望能将这段凝结着血与泪的中国特殊时期的漫画史加以特写,还历史一个更加清晰的原貌。 本书幸得张乐平先生的两位公子张融融和张慰军亲自捉刀修改,最后完成的文字与张家提供的数十幅珍贵照片以及张乐平的部分抗战作品,共同组成了本书。据张慰军介绍,这些抗战作品大部分是多年前由文史学家魏绍昌,上海市作家协会的冯沛龄,上海图书馆的张伟、毛天虹、徐锦钧以及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的汪英、祁国生、徐元龙等各位,从埋没在浩瀚的故纸堆中寻找出来的。 感谢上海图书馆为我们收集资料提供了许多方便,感谢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社长赵炬的支持及责任编辑陈宁宁的帮助,感谢日本友人森哲郎为本书写序,王伟翻译。本书的编写得到黄显功、解永健、王英、安国军、潘予、盛大龙、沈建中、张彤、倪秀、龚益庆、陈洁等人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漫画宣传队于1937年8月成立至今已经70年了。在张乐平先生离开我们将近15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能够完成心愿,使抗战时期中一度被湮没的历史公之于众,为此感到由衷的欣慰。 张乐平先生和所有中国抗日漫画家的业绩,名垂史册。 ——摘自《三毛之父“从军”记》,2007年6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