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的画 无声的诗

秦嘉杰

 

 

  最近,以顽童视角叙事的电影《岁月神偷》,一举拿下柏林国际影展水晶熊大奖(儿童组)。该片在港澳大受欢迎,观众无论老幼,都为那贫乏社会下主角一家的无常遭遇,一掬同情之泪。亦有评论指其情节为达催泪效果,而显得煽情和失真,这使我想起三十年代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孤雏“三毛”。漫画《三毛流浪记全集》(下简称《三》),同样以顽童视角出发,与观者一同呼吸人间的冷暖与悲欢、战乱与苦难。但就因其内容之真、之诚,尤其淋漓尽致地刻划社会人事的荒谬可笑,而广受读者喜爱。“三毛”更被改编成电视和电影作品,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漫画人物之一。

  鲁迅曾在其杂文〈漫谈“漫画”〉写道:“漫画的第一要事是真诚,要确切显示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那末,主角三毛的精神怎样?为甚么能让几代人皆熟知其形象?三毛身材瘦骨嶙峋,却支撑着硕大的头,脑袋瓜上顶着三根毛浪迹人间,受“好人”欺负又受坏人践踏,人生态度却愈见坚忍而豁达乐观,这使他走过了几代人的岁月还是那副样子,永远的顽童。于是“三毛精神”与近年香港官民所高举的“麦兜精神”一样,紧紧地抓住了当时社会的脉搏,为同代人反映世道人心。《三毛流浪记全集》,虽以三十年代中国旧社会的种种乱象为背景,但漫画内容终究仍能穿透世代,反映当时大众的心声与共鸣:譬如贫富悬殊的对比,有富人旁坐暖炉,喂孩子吃冰淇淋,而穷人如三毛却只能顶着寒风立于窗外,眼怔怔地垂涎着仿如人间仙境的屋内;或如人际间的冷漠,一位老人走路摔了一跤,却只惹得众人驻足旁观,三毛于是扶起老人,心里暗骂“没良心!”《三》就像木铎晨钟那样使人警醒,发人深思。

  近月,澳门艺术博物馆便鼓励大众,透过回顾本地漫画家曹长雄先生近五十年的创作,以对澳门城市今昔投入更大关注。可见漫画的最大作用,是它用艺术表达了思想,并传播了思想。故谓漫画《三》的作者张乐平不仅是画家,也是戏剧家和思想家,画下每帧“有声的画”以针砭时弊,写下每首“无声的诗”以透析世局。难怪,艺术大师黄永玉曾夸赞张乐平:“和其他漫画家不同,张乐平的速写准确生动,因而使当下被画的人物气韵更形传神,如三毛一举手一投足,便都呼应着那所要表达的社会议题。”

——摘自2010年4月25日《澳门日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