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平

黄可 甘振虎 陈蕾

 

  张乐平(1910—1992)1910年出生浙江海盐,幼年家境贫困,15岁就背井离乡,只身到上海郊区当学徒,后又到工厂做工,在私人画室画月份牌,又在维罗广告公司、三友实业社、中国化学工业社画广告,过着艰辛的日子。贫困的生活、苦难的经历使张乐平产生了想要表现底层穷人生活的强烈欲望与创作激情,这些都体现在他后来的作品中。《申报》的《自由谈》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一份报纸副刊,鲁迅先生曾在《自由谈》上发表许多文章,张乐平也为《自由谈》画过刊头画,最早是在1929年4月10日。

  1932年1月,正是在张乐平担任绘图员的三友实业社的大门前,日本侵略者炮制了“一·二八”事变的导火线,这一事件对张乐平的触动很大,从此他将主要精力投入漫画创作,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漫画,成为当时作品最多的漫画家之一。他刊登作品并不局限于专业漫画刊物,更多是发表在其他报刊上。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使张乐平很快崭露头角。1934年1月《时代漫画》创刊前,张乐平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漫画家。

  张乐平曾画过一幅漫画《权利与义务》,第一格画的是一个老板正用绳子牵住三个工人的脚挂放到悬崖下面取钞票,然后让这些工人一个接着一个把钞票传到老板的手里;第二格是老板把钱全部拿到了手,便狠心肠地把绳子剪断,工人一个个都跌入了崖底。此画曾在漫画界引起小小风波,却更坚定了张乐平的“平民”立场。张乐平生活于平民中间,他的漫画始终以现实社会生活为创作主体,许多作品是以上海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可以说,张乐平的老漫画,已经成为了老上海1930年代的一种真实记忆。

  当时中国漫画读者多为成人,1935年三毛的出现,为小读者们带来一份全新的精神食粮,立时在芸芸外国儿童漫画偶像(如大力水手及米老鼠)中,争得一席位,意义重大。虽然三毛的活动范围基本上还局限于家庭生活的圈子里,但是,看似简单的画面都常常带有寓意,使成人在会心的微笑中若有所思,使小读者在辨别是非中得到教育。文化名人卢冀野在《三毛》单行本上作序时说:“现在的漫画,已具有社会性,何不应用到教育上,使成为儿童的恩物呢!乐平补做了这一桩工作。”漫画家汪子美评论:“‘三毛’是以儿童的天真向社会的不满状态投以刺讥……‘三毛’另一方面作儿童的读物,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儿童教训。普通儿童图画读品,所给予儿童的都不离童话境中之幻美神异,引领儿童到饼干,糖果,鲜花,小鸟的境域中去,那是属于陶养性情方面的教育。而‘三毛’放在儿童眼中则成为疑质,不满,理断的刺激。这便是效果。”《书报展望》刊物推荐:“故事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天真的儿童,处处含有教育的意味的,所以最适合于做小朋友的课外修养之用。家有儿童的,不可不备。”早期三毛名扬上海滩,并且流传外地。1936年,张乐平的连环画《小孤女》开创了我国将电影编绘成连环画的先例。

  张乐平早期的漫画已显示出鲜明的爱国思想。三毛诞生的当年,也就是1935年的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京发起了爱国学生的抗日运动,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镇压,张乐平于是创作了漫画《对内与对外》,辛辣地讽刺国民党当局。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发生的当月,张乐平出任救亡漫画宣传队副领队,离开上海宣传抗日。八年抗战中,张乐平以笔为武器,走遍了江苏、湖北、安徽、浙江、湖南、广西、江西、广东,几乎半个中国南方的城镇、乡村。

  1945年11月,张乐平回到上海,面对战后社会病态的日益严重,他愤然创作了一些针砭时弊、讥弹世态的讽刺漫画,有的作品矛头直指腐败丛生的当局。1946年5月12日至10月4日,张乐平创作的《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上连载,引起轰动,同时另外创作的《三毛外传》也在《申报》上发表。第二年6月,又一部长篇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在上海《大公报》上连载,此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已红遍全国,妇孺皆知,“三毛”形象也让张乐平为社会所关注。1949年春,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为救助贫困儿童发起举办了“三毛生活展览会”,还成立了“三毛乐园会”。1949年,昆仑影业公司与张乐平合作,将“三毛”搬上了银幕,许多大明星都参加了拍摄,甘当配角。1946年秋,张乐平与陈烟桥、陈秋草、刘开渠等创立了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与漫画家沈同衡、丁聪、陶谋基、洪荒等发起成立了上海漫画家协会。

  解放后,张乐平除了创作社会漫画、时事漫画和年画、速写等作品外,还以极大的热情为少年儿童创作漫画。他创作了《三毛日记》、《三毛爱科学》等10部新三毛连环漫画,并创作了许多其他儿童漫画。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的原稿已分别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收藏。

  1992年9月,张乐平与世长辞。虽然他离开了人间,但是他的作品至今仍在广为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摘自《老上海漫画图志》,2010年7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