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三毛”会想起什么 郑寒月
|
||
中国漫画史上,“三毛”绝对是一个最经典的形象,光光脑袋上的三根毛,或趴、或蜷、或翘,再配上一个红彤彤的圆鼻头,张乐平画笔下的“三毛”就这样通过他的流浪经历,述说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日前,漫画大师张乐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上海、北京以及张乐平家乡浙江海盐三地同时举办,大师已去,作品的神采经久不衰,“漫画”这一鲜活的生命体重新跃然纸上。 据上海美协副主席、漫画家郑辛遥介绍,中国的漫画诞生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与中国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几乎同步,至今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有意思的是,其间中国漫画作者出现了夫妻档、父子档、兄弟档,甚至有“四世同堂”和“一门三将”等组合,也有油画家、国画家、连环画家的参与,并出现了《漫画》、《讽刺与幽默》、《漫画世界》等专业报刊。 “中国漫画作品一路走来,留下了中国各个时期的脚印。历史的嬉笑怒骂,时代的酸甜苦辣,都可以从中隐约听到,都能在这些画作中依稀尝到。”郑辛遥说。这里有新中国成立前民众的辛酸,有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欢呼,有保家卫国的号角,有改革开放的激荡……漫画中所保留下来的社会印记,作为中国民众的集体记忆,以一种精妙的智慧表达投射到人们心上。正如原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老画家徐昌酩在张乐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上所说:“张乐平是真正的漫画大师,三毛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的坚强、智慧、幽默的文化精神。”“三毛”是每个人记忆深处的那个“姑娘”,留下的情绪很难忘。 88岁的连环画画家贺友直说:“现在,有些‘大师’是用人民币七位数、八位数的作品价格衡量出来的,而‘三毛’作品的艺术价值是任何时候看了都会带给人思想的触动。”漫画的生命力在于谈笑间隐藏的那一股思想的光芒,不在乎稿酬数后面多加了几个零。在今天,仍然可以在各种新闻媒介上看到漫画,虽然漫画的存在空间与以往相比变得狭窄,读者匆匆一掠的目光,不再那么凝神屏息,但是优秀漫画作品不时在心中激起的思想浪花已足够分量。事实上,在段子、小品以及《一周立波秀》之类的节目频频乐翻中国人的今天,谁也不会承认自己对漫画没有感觉,那些具有现实意义和思想锋芒的漫画就有了它受追捧的理由。 寄生于各种新闻媒介,漫画的生存空间变小,但仍然有人愿意挑起这根大梁。不管中国倒闭了多少个原创漫画杂志社,最终都还会有新的原创漫画杂志社诞生。这样的现实也正是中国漫画精神的体现。郑辛遥认为漫画家在今天仍然没有放弃对新闻的敏感性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只要报刊还存在,漫画家的阵地就还在”。 漫画在今天的生存空间还受到了动漫的挤压。郑辛遥表示,动漫与漫画在文化基因上是不同的,漫画更强调原创性与批判的力度,而动漫的创作是一个受制于商业利益的系统,独立性不强。“不过,动漫的制作与市场运作很值得我们学习。阿达的动画片《三个和尚》、《三十六个字》等作品,艺术基因就是漫画,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其中的思想性和民族性是制胜的法宝。这一点很值得漫画家记取。”艺术的边界常常是重叠的,漫画与动漫、电影的结合或者可以拓宽它的平台,更好地成为一种文化使命与文脉延续。 漫画家天呈说,在中国漫画网上每天几乎推出数百幅作品,“那个量太大了,说明漫画在当代中国是有人气的”。不论动荡年代还是太平盛世,我们都需要漫画,都需要一种“笨拙”精神与幽默表达。法制越完善,民众越自信,舆论环境越宽松,漫画就越能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中散发智慧的光芒和批评的锋芒,而不是成为一笑而过的智慧快餐。 ——摘自2010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