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平:“三毛”之父 吴浩然
|
||
浙北平原一带,取乳名“三毛” 的人至今还有很多,当地人统称小孩子为“小毛头”。以前孩子不稀罕,取名字也就不是特别讲究,往往就按孩子的年龄大小叫开来,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三就是三毛了。如今昔日的“小毛头”都长成爷爷辈,叔叔辈了,但同辈人之间见了面,仍然称呼“二毛”、“三毛”,透着一股浓浓的乡音,感觉依旧亲切。 在张乐平没创作“三毛”之前,“三毛”的名气一点也不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人们常用的乳名。但自从漫画人物“三毛”的诞生后,“三毛”自此名闻天下。后来“三毛”还被拍成了电影,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甚至国外的人都开始关注、关心起“三毛”来。遗憾的是,或许至今还没人知道,画家给这个可怜可敬有时甚至可气的孩子取名“三毛”,是否受了家乡习俗的影响?还是画家本人在家就排行老三?画家为什么要在孩子光光的脑袋上只添加三根头发?等等。这些还有待于我们再深入研究探讨。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相信,画家带着“三毛”流浪、从军直至解放,重得新生,这位中国最可爱最知名的漫画人物的横空出世,轰动了整个中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于是人们尊称画家为“三毛之父”。 其实“三毛之父”——张乐平的童年比“三毛”的命运好不了多少,有人甚至说“三毛”是画家根据自己的经历画出来的,对此张乐平并不否认。他在《我的少年时代》一文中写道“‘三毛’虽然是我在一九三五年开始创作的一个艺术形象,但三毛的影子却很早就活在我的脑子里。在他身上,也有我自己童年和少年生活的片段。” 张乐平的一生经历坎坷,饱经国内战乱、外敌入侵,原本以为解放后可以安享太平,不想十年浩劫又让他尝尽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但无论社会怎样变革,画家的笔始终没有屈服,始终没有放弃。 张乐平,1910年11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农村,父亲张舟若是位乡村教师,收入微薄,张乐平兄弟姊妹较多,家境贫寒。母亲朱书擅长剪纸和绣花,小小的画纸给乐平的童年带来了很多梦想和快乐,这应该算是他最早的艺术启蒙。乐平自幼喜欢画画,没钱买纸,于是就用树枝在沙滩上练习。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对艺术的执著,他的画技进步很快。1923年,在小学老师张寅生的指导下,少年乐平创作了平生第一张漫画《一豕负五千元》,讽刺军阀曹锟贿选,漫画才能崭露头角。小学毕业后,张家无力再让小乐平升学,将他送入木行当学徒。旧社会的学徒如同卖身,受尽屈辱,但他仍坚持作画。学徒生涯使他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1927年,张乐平回家乡参加了北伐军宣传队,绘制宣传画和传单,在当地小有名气。1929年,他进入上海一家广告印刷厂当练习生,后在维罗广告公司绘制广告画和加工来稿,也为教科书画插图,还曾在上海三友实业社广告部当过绘图员。为了生计,他不仅画广告、画插图、设计服装,工作之余,还常应报社之约画幽默漫画。“一·二八”事变以后,亲历战争的残酷,老百姓苦难的张乐平,拿起画笔开始绘制揭露帝国主义罪行、针砭时弊的政治讽刺漫画。也正是在这时,他的漫画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上海漫画界较有影响的一员,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 如今人们提起张乐平,自然会想到三毛。平心而论,“三毛”确实能够代表张乐平漫画的最高成就,但并不能代表他所有的漫画成就,他的笔下不止是“三毛”。他一生画了多少作品现已无法查考,但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主要有三种: 1928年至1937年,上海滩动荡不安,风云变幻,大都市形形色色的众生相赋予了画家诸多灵感,张乐平既创作了很多反映当前局势的时事漫画,也画了不少反映市井百态、历史变迁的作品。其中描写旧上海的都市风情速写或漫画,题材广泛,视角独特,且数量惊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准确记录了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今这些作品已被整理成册,《风情:上海Memory 张乐平笔下的30年代》,2011年1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另两种为政治讽刺漫画和三毛漫画。 政治讽刺漫画 20世纪30年代初,年轻的张乐平已成长为上海滩颇有名气的专职漫画家之一。上海比较有影响的报纸杂志几乎都发表过他的作品,如《时代漫画》、《新闻报》、《现象漫画》、《独立漫画》、《上海漫画》、《中国漫画》、《漫画界》、《论语》等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平民意识,其漫画的核心是人道主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一条死龙》、《窘?》、《当他们很天真地做着抢位置的游戏时》等。《一条死龙》以中国传统舞龙习俗为切入点,龙和清朝的官帽代表中国政府,而舞龙者却是穿和服的日本人,有力讽刺了受人控制的傀儡政权。《窘?》和《当他们很天真地做着抢位置的游戏时》这两张漫画思想较接近。《窘?》画的是处境尴尬,进退维谷的女郎,美丽的旗袍被铁丝网挂破撕裂。这里的旗袍借指中国,铁丝网却是侵略者的魔爪。而《当他们很天真地做着抢位置的游戏时》寓意更深刻,讽刺更强烈。虎不仅侵占地盘还会危及人的性命,进一步揭露了侵略者欺压人民,破坏和平等罪行。 张乐平曾画过漫画《对内与对外》,发表在1935年12月28日《人言周刊》上。画面分两个场景:一张描写了国民党政府对手无寸铁的学生的强势镇压,另一张则反映面对日寇侵略的国民党政府所表现的“不抵抗主义”,甚至落荒而逃。两张画面用笔不多,但对比强烈,画题“对内对外”,主旨鲜明,一剑封喉,深刻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漫画界积极响应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的号召,在抗战的前方和后方,与日寇展开了一场殊死“漫画战”。张乐平与漫画界同仁们发起成立了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并创办了会刊《救亡漫画》。《救亡漫画》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最早出现的具有全国战时漫画运动的杂志,1937年9月20日创刊,汇聚了当时最知名的漫画家,开辟了抗战初期“漫画战”的重要阵地。张乐平为会刊创作了《一颗子弹必须打死一个敌人》、《不愿做奴隶的同胞都起来了!》、《穷凶极恶的结果》等鼓舞斗志,充满爱国热情的抗战漫画。《一颗子弹必须打死一个敌人》、《不愿做奴隶的同胞都起来了!》画面充斥着强有力的愤怒和呐喊,发动全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勇抗战。《穷凶极恶的结果》则直截了当地昭示天下,侵略者最终会失败,帝国主义必然会灭亡。 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派叶浅予、张乐平等漫画家组成救亡漫画宣传队。宣传队辗转南京、武汉、长沙、上饶等地,沿途举办抗日漫画展览、印发漫画传单、绘制壁画等,以多种绘画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在武汉时,张乐平与漫画同仁编辑《抗战漫画》。《抗战漫画》1938年1月1日创刊,张乐平发表了大量的单幅漫画和连环漫画,“三毛”漫画也罗列其中,有四幅作品还被选作封面。像《侵略运动》,画家以赤裸裸的笔法,一针见血地讽刺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候敌深入,一鼓歼灭》是当时比较有影响的漫画:粗壮有力的大手和攥紧的拳头代表中国人民的力量,任凭你再怎么嚣张,都始终在我的掌握之中,表达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在这场“殊死的漫画战”中,张乐平一直坚持创作、宣传和编辑工作,直到抗战胜利。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创作了大量的漫画,所绘布画、壁画、传单等也不计其数,后来还出任《前线日报》副刊“星期漫画”主编,筹备与编辑金华进步画刊《刀与笔》,并主编《大同漫画》及《大同报》漫画版,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毛”漫画 提起张乐平不得不说“三毛”。据《我的漫画生活——张乐平》一书描述:“三毛诞生于1935年春夏之交。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三毛漫画作品,刊登在1935年7月28日的《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从1935年至1937年,上海20多家报纸画报先后刊登了200幅三毛漫画作品,还结集出版了单行本。”早期的三毛以幽默见长,看似简单画面却常常带有寓意。1936年3月上海杂志公司出版了《三毛(第一集)》,第二集是否已出,目前还没有发现。 从发表在1936年2月20日《时代漫画》第26期上《蒋三毛爱国未遂》及1938年1月16日《抗战漫画》第十期上的《三毛的大刀》起,三毛漫画逐渐开始沾染了抗战的色彩。抗日战争胜利后,张乐平回到上海,开始重新绘画三毛,1946年1月首次在《海风》期刊连载。5月12日《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连载,引起轰动,自此人们真正认识和熟悉了三毛。张乐平在回忆创作《三毛从军记》时写道:“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反映冷酷的现实生活;以另人捧腹的笑料,表现引人深省的主题,这是我在创作上的尝试。” 紧接着,11月4日《三毛外传》也开始连载。第二年6月,另一部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也相继在《大公报》与读者见面,激起社会强烈反响,三毛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三毛流浪记》是一部成功的漫画杰作,有人称它为“画家自己创作上的一个高峰,而且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的里程碑。”《三毛流浪记》一经推出,立即得到大人小孩及各个阶层的关注,甚至一些有钱人也都早早地等着当天的《大公报》看,三毛的命运也成了上海滩市民生活的头等大事,不单是报纸上会有“新闻”、“花絮”,报馆会收到雪片似的来信,甚至还有人给“三毛”寄钱寄衣物。三毛这个人物已成虚构变成了现实,在读者的心中,“三毛”就生活在他们中间。 三毛漫画作品以优美流畅的线条,准确生动的人物造型,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大胆地揭露社会矛盾,无情地鞭挞了世间丑恶,成功塑造了不畏艰难,勇敢乐观的旧中国儿童形象,发人深省。在《人民记忆50年》(宋强、乔边等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流浪儿是典型的都市边缘人,很少有人会觉得他们可爱。他们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幽灵般穿行,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手里总是提溜着一个洋铁盒子,五官因为过于肮脏而显得模糊——没有人会从流浪儿的五官上联想到三毛,那个生机勃勃充满灵气的形象。三毛是流浪儿童中的王子,是污秽的尘埃里生出的花朵,甚至他溢动着饱满的灵性的线描造型,也成为本世纪中国人的精神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张乐平担任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文革时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创作被禁,受尽迫害。“四人帮”被打倒后,画家重获新生。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他又创作了大量反映新中国面貌的系列漫画:《二娃子》、《萌萌与菲菲》、《父子春秋》、《我们的故事》、《好孩子》、《宝宝唱奇迹》、《小咪画传》、《小萝卜头》等。三毛系列漫画有:《三毛翻身记》、《三毛日记》、《三毛今昔》、《三毛新事》、《三毛迎解放》、《三毛学雷锋》等。此外他还为《小朋友》、《儿童时代》等刊物上长期作画,并经常深入学校及少年宫等儿童活动场所辅导小朋友。1985年,《漫画世界》刊物在上海创刊,张乐平任主编。1986年,他创作了最后一套连环漫画《人到老年》。1991年4月4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最后一幅漫画作品《猫哺鼠》。1992年9月27日下午6时,一代漫画大师张乐平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2岁。 张乐平的讽刺漫画和三毛漫画影响了整个中国,特别是他创作的“三毛”漫画形象,是中国漫画史上的一大奇迹,已深深铭刻在读者的心中。 张乐平创造了三毛,三毛也成就了张乐平。人们记住了三毛,更记住了张乐平。 主要著作: 《三毛》第一集 1936年3月上海杂志公司推出漫画丛刊第二种《三毛》第一集,大小约20开,卢冀野作序,印量3000册。这是目前已知《三毛》漫画最早的单行本,是否出版了第二集,今已无从考证。书中收60组四格无字漫画,各讲述了一个个诙谐幽默的故事,妙趣横生,滑稽可笑。四格漫画最早盛行于欧美,二十世纪初被引入中国。国内最早见报的四格漫画当属鲁少飞的《改造博士》,自叶浅予创作的《王先生》后更是风生水起,《改造博士》、《王先生》漫画中皆附有对白。张乐平则借鉴国外无字连环漫画的长处,不用一个字,以画表现一切动作,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如《两败俱伤》中,三毛用平时在市井中看到的江湖郎中的拔牙方法,为小朋友拔牙,结果自己也磕掉了牙齿。漫画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儿童的效仿成人而酝酿成的恶作剧,还折射了某种社会现实。 《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分四集,第一集于1948年4月上海大公报馆初版,近24开,收图画159幅,共60组连环漫画,虽然每组漫画都单独成篇,但所述内容都和流浪息息相关。三毛自幼孤苦伶仃,辗转流浪,为了生活不得不承受他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一切磨难,捡垃圾、睡马路、推黄包车、卖身、学艺、兜生意等,真可谓历经社会冷暖,尝尽人间疾苦。而残酷的遭遇就是当时社会的现实,正如王芸生在书前题记中所写:“这现实,是冷酷多于温暖,残忍多于仁慈,丑恶多于良善,诈欺多于真情,不平多于公道。”三毛是中国旧社会中国儿童命运的象征,也是贫苦良善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命运的真实写照。所以,画集一经出版,就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至1950年2月已印到四版。第二、三、四集于1950年2月上海民立书店初版,出版形式及开本与第一集相同,每册书前都刊有夏衍序言。《三毛流浪记》的再版本出版过很多,1954年8月上海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曾出版过20开本的选集本,收漫画171组。少年儿童出版社也于1959年9月出版过40开本的选集本,收漫画155组,此版本曾再版多次,八十年代初仍在广泛印行,流传最广。 《三毛外传》 《三毛外传》与三毛流浪、从军不同,无主题思想和统一内容,每组漫画都是一个小故事。相对于《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故称之为《三毛外传》。收三格或四格漫画41组,近24开,绘画风格、形式内容与早期的三毛较接近。1948年10月上海四方书局初版。 《三毛从军记》 《三毛从军记》目前所知有两种版本:1947年2月大鹏书报社出版过1、2、3集三册;1949年1月上海四方书局出版过上下两册,内容一样。以四方书局版为例,形式及开本与《三毛流浪记》相似。书前附画家自序,序言中说:“我鉴于八年之中男女老少人人参战,三毛如不参战,在情理上讲,有些不通,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任他合格不合格,决定要他报名参军。”《三毛从军记》中画的是三毛在国民党军队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虽然三毛顽皮可笑,甚至以丑角形象滑稽登场,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最可贵的是三毛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他坚强勇敢,不畏强暴,甚至有时以英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忍俊不禁后多了一些反思,所以有人称这种笑是“含着泪的笑”。 《二娃子》 张乐平不仅成功塑造了“三毛”,还创作了很多新的漫画形象,如小孤女、小茉莉、阿咪、小萝卜头、二娃子等。二娃子和三毛一样也是旧社会的苦孩子,受尽了地主的欺压折磨,家破人亡。不同的是三毛在城市,二娃子在农村。解放后二娃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一家团聚,成了国家的主人。漫画延续《三毛流浪记》风格,叙述了二娃子的成长史,曾于1950年10月16日至12月22日连载于《文汇报》,1954年2月由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三毛今昔》 新中国成立后,张乐平并没有停止画新时代的三毛。《三毛今昔》一书曾于1959年5月30日至7月19日在《解放日报》连载,1961年7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书中不仅通过新旧社会的生活境况相对比,还通过彩色和黑白在画幅颜色上作反衬,突出了新中国儿童的幸福生活,就连华君武所作序言《为什么?》也是相当有意思。序言以儿童口吻、一问一答形式,让人思索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不同的三毛。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是开本相当罕见的彩版书,长32开,少年儿童出版社1959年5月第一版,到1963年3月已第9次印刷。全书为多格漫画,分9个故事,描写了新时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劳动片段,积极颂扬真善美。人物造型稚拙可爱,色彩轻快淡雅,故事生动有趣。 《小猫咪咪》 张乐平似乎对猫情有独钟,早在解放前就曾画过《小咪画传》,但那时的猫咪是单线黑白的。1957年,《儿童时代》编辑部邀请画家创作彩色的连环漫画,《小猫咪咪》便诞生了。画家塑造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制造了很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画面构图简单,色彩明快,深得孩子们喜爱。书中共收36组漫画,1985年10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摘自《民国漫画风范》,2011年11月齐鲁书社出版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