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从《大公报》开始流浪之旅 王志民 倪巍晨
|
||
中国当代漫画大师张乐平一生中创作了无数漫画作品,其中尤以《三毛流浪记》最打动人心。事实上,六十多年前,三毛正是从《大公报》开始了自己流浪之旅。 张乐平笔下的三毛1935年就已诞生,但彼时的三毛尚未形成系列。1947年初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张乐平在上海的一条小弄口偶遇了三个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流浪儿,虽然孩子们围小炉子烤火取暖,但他们在寒风中的样子却让张乐平记忆深刻,由此他萌生了创作流浪儿的想法。同年5月,《大公报》当时的总编王芸生请张乐平以画一套漫画。 在收到创作邀请后,张乐平欣然允诺创作一套以流浪为主题的三毛系列漫画。张乐平的三女儿张朵朵回忆,为创作好三毛流浪系列漫画,张乐平特意找到了上海流浪儿最多的地方“郑家木桥”。“父亲称那些孩子为‘小阿弟’,他原想和流浪儿交朋友,孰料竟没有孩子搭理他。回家后父亲才想起来,自己穿西装的样子让流浪儿误认为是有钱人。” 她说,第二天张乐平特意换上了老旧的衣衫,并买了大饼油条送给流浪儿,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孩子们和张乐平成了朋友,而发生在这些流浪儿童身上的各种苦难故事,亦逐渐透过张乐平的作品呈现出来。 大公报连载引起轰动 1947年6月15日,《大公报》在其第三版上连载张乐平的最新创作《三毛流浪记》,该系列作品从三毛的视角揭露当时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甫一登场即在全国引发震动,《大公报》当年同时拥有沪版、津版、渝版、港版,三毛很快便风靡全国,并从此被海外华人华侨所熟知喜爱。张朵朵说,宋庆龄 在阅读过《大公报》连载的《三毛流浪记》后非常感动,她特意在上海“燕云楼”款待张乐平和《大公报》的副刊编辑,宋在席间更激动地对张乐平说“你为流浪儿做了件大好事”,并倡办“三毛乐园”以帮助贫苦儿童。 《三毛流浪记》大胆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也使读者得到共鸣。《大公报》销量明显上升,连大街上阅读栏每天都挤满了人,刊出的《三毛流浪记》都被那些买不起报纸的流浪儿从贴报栏里“挖走”。 激发人间社会同情心 当年,大公报馆的接待室里,经常要接待不少读者,他们或者埋怨买不到当天的报纸,或者询问三毛以后的遭遇,或者征求如何献爱心帮助三毛脱离困境。在那些日子里,三毛成为全国百姓最为关注的人物之一。不断有读者写信给《大公报》对三毛表示关心,更有甚者还寄来资助钱款和衣服指名给三毛。 时任《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说,《三毛流浪记》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恶欺诈与不平,更可贵的是它还在刺激每个善良人类的同情心,尤其是培养千千万万孩子们的天真同情心! 1948年3月《大公报》应各地读者要求,将《三毛流浪记》集结成册出版,总编王芸生亦在当月23日为《三毛流浪记》撰写了序言。自首次在《大公报》上连 载,直至1949年4月4日刊出《三毛流浪记》的最后一幅作品“理想与现实”,《大公报》在这段时间内陆续出版发行了四册漫画单行本。 ——摘自2012年2月11日(香港)《大公报》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