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饥饿主题让“三毛”更尖锐 著名编剧关山谈音乐剧《三毛流浪记》创作历程 朱 渊
|
||
根据张乐平原著改编、“音乐鬼才”三宝作曲打造的音乐剧《三毛流浪记》曾在首轮演出时就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除了剧中的音乐魅力外,颇具人文情怀的展现也是作品极具震撼力的原因。音乐剧《三毛流浪记》的编剧是凭借《刀锋1937》、《我非英雄》热播电视剧等为观众熟知的关山。近日,记者有幸采访了关山,请他从文本创作的角度畅谈了该剧的诞生始末。 十天写就“三毛” 谈及这次创作以上海为背景蓝图的音乐剧《三毛流浪记》,关山向记者透露:“其实我一共只去过上海两次,印象并不深切,我记忆中的上海是鲁迅、张爱玲文本中的上海。我认为无论是老上海还是新上海,这都是一座独具自己文化特性的、集大成者的城市。”他表示《三毛流浪记》的创作,是一个巧合,“这个故事我做过两个版本的剧本,第一版是更偏向百老汇风格的‘三毛’,但后来在和三宝老师以及主创聊天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剧本还是应该做得更扎实一点,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版本,抓住饥饿这个主题,穿插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更具批判性、更尖锐。其中也少不了北京儿艺导演杭程的贡献,监狱绝食这场戏就是他的构思。与创作《蝶》时不同的是,我写这戏没负担。从台词到歌词的创作,我只花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 创作最好做乘法 在谈到《金沙》、《蝶》、《三毛流浪记》三部作品中,三宝曾认为《蝶》是在做加法,而《三毛流浪记》是做减法。对此,关山表示:“音乐剧需要简单明快的故事,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认为最好的创作其实是做乘法。以《三毛流浪记》为例,我将台词从诗化变为口语化,故事线条更简洁,寓意直接深刻。” 对于当下音乐剧应重“艺术”还是重“市场”的问题,关山表示从职业编剧的角度而言,有时不得不迎合观众。然而,即使坦白如关山所说,当下许多创作“已不纯粹”,但是心底那个自我还是会时不时显现出来。相对于电视、电影等娱乐性更强的文艺作品,关山还是非常庆幸音乐剧的观众群相对而言是中高端群体,因此他在听闻三宝今后打算致力于音乐剧的创作时便脱口而出:“只要他一声召唤,我就陪着玩儿呗。” ——摘自2012年5月16日《天天新报》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