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平逝世20周年纪念展还原“三毛乐园会”历史——

漫画三毛曾“救助”流浪儿

李 婷

 

 

   大脑袋、小眼睛、三根头发随风飘,这是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殊不知,在艰难的战争岁月里,这个虚拟的漫画人物曾帮助现实生活中的“三毛们”渡过难关。今天在宋庆龄纪念馆开幕的张乐平逝世20周年纪念展,将向人们还原那段历史。

  上世纪40年代末,宋庆龄从重庆回到阔别多年的上海。她挂念因战争失去亲人的孩子们,组建了“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前身),并先后在沪西、沪东和虹口开设3个儿童福利站,3年救助了数万名贫苦儿童。然而,随着内战升级,基金会原有的海外经济援助大部分被阻断,而涌入上海的难童却越来越多。

  宋庆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酝酿发动社会各界向他们伸出救援之手。其时,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经报纸连载,那个可怜而又可爱的三毛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同情。宋庆龄决定创设“三毛乐园会”, 举办“三毛生活展览会”,帮助生活中的“三毛们”渡过难关。

  宋庆龄派人与张乐平联系,转达了自己的设想,希望得到这位“三毛之父”的支持。张乐平为其仁爱之情所感动,欣然应命,夜以继日赶制了30余幅三毛水彩画新作品用作义卖,又整理了旧作参与展出,还特地为“三毛乐园会”设计了一枚别致的徽章。

  宋庆龄陵园管理处研究室主任张洁明向记者介绍说,“三毛乐园会”规定,不论何人,只要愿意每月出3块银元,救济一个“三毛”的,就是该会会员;愿意每月出15块银元,救济5个“三毛”的,便是荣誉会员;凡是赠送衣物、食品、玩具的,便是会友。

  1949年3月底,宋庆龄安排借汇丰银行礼堂举行三毛原作预展,邀请一些中外朋友参观,并亲自出席。张乐平后来追忆这唯一一次与宋庆龄的会面时说:“那天,宋庆龄坐在我的旁边,她当时已年近六十,看上去却不过四十的样子,衣着朴素,仪态大方,举止端庄。同外国朋友谈话,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同我讲话,却是一口道地的上海话。她很亲切地问我是什么地方人,家庭情况如何,怎么画起‘三毛’来的,完全是亲切的家常式的谈话。外国朋友同我谈话,宋庆龄亲自翻译。开始我还有点拘束,看到她这样和蔼可亲,就很快自然起来。”

  1949年4月4日,为“三毛们”募捐的“三毛生活展览会”在大新公司(今市百一店)四楼揭幕。参观者多似潮水,30余幅三毛水彩画很快被抢购一空,"三毛乐园会"的会徽以及由张乐平签名的《三毛流浪记》画册,也都成了抢手货,因供不应求,只好实行预订。

  许多工人、码头苦力、三轮车夫、地摊小贩、教师、店员,争相献出了辛苦挣来的血汗钱。还有不少“三毛”的同龄人,拿出了家长给的压岁钱、糖果钱。好几所小学的同学,由老师领着结队而来,捧上书籍、铅笔、课本、练习簿、玩具。

  宋庆龄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沪上外国朋友在她的感召下也都加入了救助“三毛”的行列。他们有的捐款、有的捐物、有的订购义卖画、有的在外籍人士中征召“三毛乐园会”会员。

  据记载,至1949年4月9日,"三毛生活展览会"落幕,各界捐献的现款、金银首饰折合银元可供千余名难童生活一个多月;捐献的物品,更可维持一大批难童的日常吃穿所需。靠着这笔救助,沪上流浪儿童度过了最为艰难的一个半月,迎来了上海的解放。
  
——摘自2012年9月27日《文汇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