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秦山核电基地绘千米文化海堤

诗情画意说科学

李月红

 

 

  90年前,海盐少年张乐平在故乡的海滩上,以沙滩为画板,以芦苇为画笔,勾勒出最早的“三毛”形象。今天,大家熟知的“三毛”回来了——在这片海滩上,来自海盐高级中学、海盐理工学校的志愿者们与秦山核电的员工,在海堤上共同绘出一个高约两米的“三毛”,为百姓讲述核电与海盐和谐发展的新风貌。

  这只是一幅长卷的卷首画——“三毛”游览秦山核电九台核电机组。图形定位、颜色构图……海盐高中高二(22)班的郑皓天正一笔一划地勾勒出核电机组模样。他太熟悉这座曾无数次出现在科普课上的机组了,“这座30万千瓦的压水堆,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自主建设运营的机组。”

  作画海堤,孩子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安全。海盐理工学校的殷同学告诉记者,仔细察看这道海堤,比普通海堤高出一大截,而且道路外侧挡浪墙比内侧又高出一倍。据介绍,秦山核电基地投资近1.3亿元加高海堤,加高堤顶路面1.7米,堤顶宽度由10米调整到14米。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勇说:“从设计上,改造后的海堤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千年一遇的强降雨和千年一遇的天文高潮位叠加。”

  绘制海堤文化长廊,是秦山核电基地启动核安全科普的创新之举。自日本福岛核事故以后,秦山核电按照国家要求,投入6.5亿元,自查、开展56个改造项目,海堤改造即为其中最大的一项。根据规划,文化长廊总长约1776米,分为卷首篇、“核·谐”文化篇、核电科普文化篇、海盐文化篇、核安全文化篇等五个篇章,计划用一年的时间,由海盐的中小学师生、各行业代表和核电员工共同完成。

  一路沿堤,海浪拍岸,文化长廊将诗意地讲述科学:核能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旧社会的“苦三毛”变成了新社会的“甜三毛”。今天的启动仪式也吸引了附近村民们来围观,“有了这些景观,海堤一下子有生命了,今后常来这里散步,吹吹海风,看看张乐平和他的三毛,就能感受海盐的过去和现在。”

——摘自2014年3月12日《浙江日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