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今年80岁 走向世界获大奖 马君桐
|
||
三根卷卷的头发,配上圆圆的眼睛,翘翘的鼻子,流浪街头却聪明机灵、乐观幽默的三毛,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在中国,三毛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伴随着法文版、英文版、韩文版、越南文、德文版等多个国家文字版本的三毛系列漫画陆续出版,“三毛”形象正受到世界瞩目。去年,《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先生的儿子张慰军就曾透露,三毛将由好莱坞拍摄成电影。而在刚刚结束的第42届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上,法文版《三毛流浪记》获得文化遗产奖。 艰苦环境中坚持创作 中国杰出的漫画家张乐平先生(1910~1992),浙江海盐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漫画作品。作为漫画大师,张乐平的作品早已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因为“三毛”形象的深入人心,张乐平也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爷爷”。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张乐平先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辗转南京、长沙、武汉、赣州等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画笔为武器,为中华民族的救亡生存作出了卓越贡献。1937年8月开始,参与发起成立漫画界救亡协会,编辑《救亡漫画》刊物。在南京筹办抗日漫画展览,并且绘制作品供巡回展出、招贴、散发,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 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早在1935年就问世了。尽管是博人一粲,但还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三毛从军记》是张乐平所创作的“三毛系列”中的一部,最早连载于1946年5月~10月的《申报》上。全书以无文字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1937年,日寇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无家可归的三毛从军战斗,在国民党军营里发生的故事。《三毛流浪记》则于1947年6月至1949年4月在《大公报》连载,除标题外也尽量不用文字表达,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 因为三毛漫画在上海的《大公报》连载,使得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户晓,并成为了当时多数中国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有较强的社会讽喻和批判意义。张乐平以机智的笔触,精心地结构了一组一组的笑中带泪的画幅,描写了瘦削矮小的三毛怎样做报贩、擦皮鞋、当学徒……总之,三毛聪明机灵、乐观幽默而又不畏强暴的性格跃然纸上。三毛漫画,受到了当时广大读者,特别是许多小朋友的热烈喜爱。 三毛不仅仅属于中国 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是一年一度的漫画出版界盛会,与美国圣迭戈漫画节同为世界最著名的两大漫画节。文化遗产奖是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的一个重要奖项,今年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部作品入围该奖项的评选。最终,评审委员会决定将今年的文化遗产奖授予《三毛流浪记》法文版,以强调这部作品在世界漫画史上的重要意义,并表彰作品出版社为保护漫画文化遗产所作出的贡献。 《三毛流浪记》法文版由法国FEI出版社出版发行,收录并翻译了“三毛之父”、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创作于1946年至1949年间的《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全书共416页,从去年2月7日开始在法国漫画专业书店和文学书店上架销售,随后又在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等国以及加拿大法语区亮相。 1日在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文化遗产奖颁奖现场,张乐平先生的儿子张慰军说:“非常感谢给我们颁发这个奖项,我父亲1935年创作的这个人物到今天已经80年了,能够得到这个奖,我想我父亲在天上会非常高兴。”FEI出版社负责人徐革非说:“三毛不仅仅属于中国,更是全世界的文化遗产。”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张慰军曾表示,让三毛走向国际,是张乐平子女的夙愿。“因为三毛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我们也想让外国人知道他,就像我们也知道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的丁丁一样。” 产生让三毛“出国”的念头,是因为欧美艺术家对这一形象的高度认可。当比利时漫画博物馆馆长看到三毛形象后,觉得其艺术价值很高,还收藏了若干三毛作品的出版物,逢中国人来参观就骄傲地展示出来。对于三毛,欧美同行与国人是完全不同的审美观。国内人都觉得三毛是个苦孩子;但是欧美人却觉得,孩子在成长期吃苦是磨炼,三毛的故事反映的是一段中国历史,而且很具有上海地方特色。 ——摘自2013年2月3日《深圳晚报》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