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本《三毛》画集

吴浩然


 

  浙北平原一带,取乳名“三毛”的人至今还有很多,当地人统称小孩子为“小毛头”。以前孩子不稀罕,取名字也就不是特别讲究,往往就按孩子的年龄大小叫开来,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三就是三毛了。如今昔日的“小毛头”都长成爷爷辈、叔叔辈了,但同辈人之间见了面,仍然称呼“二毛”、“三毛”,透着一股浓浓的乡音,感觉依旧亲切。

  自从张乐平创作了漫画人物“三毛”之后,“三毛”变得闻名起来。后来“三毛”还被拍成了电影,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甚至国外的人都开始关注、关心起“三毛”来。画家带着“三毛”流浪、从军直至解放,重得新生,这位中国最可爱最知名的漫画人物的横空出世,轰动了整个中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于是人们尊称画家为“三毛之父”。

  张乐平1910年11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农村,父亲张舟若是位乡村教师,收入微薄,兄弟姊妹较多,家境贫寒。母亲擅长剪纸和绣花,小小的画纸给乐平的童年带来了很多梦想和快乐,这应该算是他最早的艺术启蒙。乐平自幼便喜欢上了画画,没钱买纸,于是就用树枝在沙滩上练习。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对艺术的执著为他的画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3年,在小学老师张寅生的指导下,少年乐平创作了平生第一张漫画《一豕负五千元》,讽刺军阀曹锟贿选,漫画才能崭露头角。小学毕业后因无力再升学,便被送入木行当学徒。旧社会的学徒如同卖身,受尽屈辱,但他仍坚持作画。学徒生涯使他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1927年回家乡参加了北伐军宣传队,绘制宣传画和传单,在当地小有名气。1929年进入上海一家广告印刷厂当练习生,又在维罗广告公司绘制广告画和加工来稿,也为教科书画插图,还曾在上海三友实业社广告部当过绘图员。为了生计,他不仅画广告、画插图、设计服装,工作之余,还常应报社之约画幽默漫画。“一·二八”事变以后,亲历残酷战争的张乐平拿起了画笔,开始绘制揭露帝国主义罪行、针砭时弊的政治讽刺漫画。也正是在这时,他的漫画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上海漫画界较有影响的一员。

  据《我的漫画生活——张乐平》一书中描述:“三毛诞生于1935年春夏之交。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三毛漫画作品,刊登在1935年7月28日的《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自1935年至1937年,上海20多家报纸画报先后刊登了200幅三毛漫画作品,还结集出版了单行本。”早期的“三毛”以幽默见长,看似简单画面却常常带有寓意。1936年3月上海杂志公司出版了《三毛(第一集)》,第二集是否已出,目前还没有发现。虽然这本《三毛》不是张乐平的代表作、成名作,但作为“三毛漫画”处女之作,且印量稀少只3千册,尤其珍贵。

  《三毛(第一集)》约20开,卢冀野作序。书中收60组四格无字漫画,各讲述了一个个诙谐幽默的故事,妙趣横生,滑稽可笑。四格漫画最早盛行于欧美,二十世纪初被引入中国。国内最早见报的四格漫画当属鲁少飞的《改造博士》,自叶浅予创作的《王先生》后更是风生水起。《改造博士》和《王先生》漫画中皆附有对白。张乐平则借鉴国外无字连环漫画的长处,不用一个字,以画表现一切动作,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抗战胜利后,张乐平回到上海,开始重新绘画三毛,1946年1月首次在《海风》期刊连载。5月12日《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连载,引起轰动,自此人们真正认识和熟悉了三毛。紧接着,同年11月4日《三毛外传》也开始连载。第二年6月,另一部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与读者见面,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三毛”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三毛漫画以优美流畅的线条、准确生动的人物造型、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大胆地揭露了社会矛盾,无情地鞭挞了世间丑恶,成功塑造了不畏艰难、勇敢乐观的中国儿童形象,发人深省。

——摘自2015年11月7日《渤海早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