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旧上海马路上流浪的那个记忆 ——纪念《三毛流浪记》发表70年 支部生活记者 张志萍 通讯员 倪 秀
|
||
三毛流浪记——饥不择食 张乐平 圆鼻光头三根毛,贫困凌辱一人扛,这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漫画形象——三毛。 控诉 为更深入地了解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张乐平换下旧西装,穿上破旧衣服,来到旧上海十里洋场最混乱、最肮脏的地方——郑家木桥体验生活。 在张乐平的笔下,瘦削矮小的三毛卖过报纸、擦过皮鞋、当过学徒、卖过武艺,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虽可怜穷苦,却聪明机灵、乐观幽默、不畏强暴。 《三毛流浪记》自1947年6月15日至1948年12月30日在上海《大公报》上连载,1949年1月7日和4月4日又发表了最后2幅。 呐喊 “八·一三”淞沪会战发生当月,上海一群热血漫画家组织了救亡漫画宣传队,叶浅予为领队,张乐平为副领队,队员有胡考、特伟、席以群、陶今也、梁白波等。抗战结束后,张乐平回到上海。 有了抗战的丰富经历,这时的张乐平思想更加成熟。他结合自己的抗战经历和所见所闻,另辟蹊径,以漫画的独特语言,把打日本鬼子这样严肃的场面,描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三毛从军记》秉承了张乐平幽默诙谐的风格,幽默中蕴含深刻的讽刺意味。 作家三毛在台湾版《三毛从军记》序言中写道:“张乐平先生的漫画,具备了漫画最基本的特性和要素——以画代字,有图无文。大师可以用一支画笔,不利用一个语言符号,表现一个人、一桩事件、一切社会现象,甚至于一个大时代的种种。” 三毛流浪记——寒冬到了 经典 影片像漫画所描绘的那样,主人公三毛流落街头,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过三轮车。后来,被一位贵妇人收为养子,让他学习许多上流社会的礼节,并为他举行了鸡尾酒会。三毛不满意贵妇人家的荒淫和虚伪,纠合一群讨饭的小伙伴,冲散了酒会。然后披上破麻袋,又回到流浪儿童中去。 电影风趣诙谐,笑料层出不穷,无情地鞭挞了旧社会的冷酷和不平。该部电影还出现了中国电影史上一次“众星捧月”的盛况——赵丹、上官云珠、吴茵、黄宗英、中叔皇、孙道临、魏鹤龄、项堃、奇梦石等当时上海滩的大明星都来给小小的“三毛”当配角跑龙套,有的人甚至只有一个镜头。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在上海公映的影片,电影《三毛流浪记》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不朽经典。 云月 2017年5月5日,“三毛”来到了南半球的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在这里,他们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携手举办《不老的三毛——穿梭在弄堂》主题展,这也是三毛画展第四次在海外单独展出;6月15日,“穿梭在马路弄堂——纪念《三毛流浪记》发表70年展览”将在上海图书馆举办。 张乐平之子张慰军说:父亲创作的长篇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是三毛漫画系列中最为著名的一部,被誉为“没有文字的文学巨作”。此部作品以难童为主题,引起了大众的重视,特别是宋庆龄发动了慈善募捐和义卖活动,为收留流浪儿童创办了“三毛乐园”。 “我已白发苍苍,他永远少时模样!”在为“三毛”祝寿的文字里,张慰军这样写道。 在未来的岁月里,年轻而又年迈的三毛依然会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东西,让我们学会同情,学会关怀和珍爱。 张乐平生平介绍: 张乐平和孩子们。 1947年张乐平在嘉兴创作《三毛流浪记》 ——摘自2017年6月5日《上海支部生活》(第6期)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