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70载 展望国漫未来 倪梦璟
|
||
众嘉宾参加《三毛流浪记》图片文献展览 展览中的《三毛流浪记》漫画 张乐平之子张慰军(右)与“三毛”粉丝合影 《大公报》一九四七刊登的首组三毛漫画“孤苦伶仃” 一九四七年六月十五日,长篇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开始连载发表。这个身形瘦小,大脑袋圆鼻头,贫穷得仅剩三根头髮的孩子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他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却坚强勇敢、保持善心,他的遭遇时刻被读者牵挂,“三毛”的故事更伴随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正值《三毛流浪记》诞生七十周年,“穿梭在马路弄堂─纪念《三毛流浪记》发表七十周年图片文献展”近日在沪举行。“三毛”作者张乐平之子张慰军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中国的漫画作品其实一直别具风格和特色;冀在未来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三毛”故事,推广中国知名IP。 流浪儿童 牵动全国 “《三毛流浪记》以平民化的视角,用讽刺幽默手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所以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极大的社会反响。”谈及父亲创作的《三毛流浪记》,张慰军充满了笑容与怀念。他告诉记者,父亲的作品取自真实生活,却又蕴含着深刻的思考意义。解放前,中国旧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众多贫苦儿童流离失所。一九四七年初,张乐平亲眼见到两个流浪儿童因冻饿而死亡;“我父亲非常难过,他自己也有好几个孩子,当时就想‘如果我的孩子也有类似遭遇怎么办’。”张乐平想要向民众呼吁和控诉当时社会的冷酷、不平等,以及帮助流浪儿童的念头被激发。 讽刺幽默 经久不衰 说到《三毛流浪记》经久不衰的原因,张慰军坦言,不仅故事有感染力,父亲高超画技及认真严谨的创作亦是不可或缺。“他的画技好,细节捕捉到位,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完整阐述了一件事甚至一种现象,我至今还经常翻看这本漫画。”而此次画展,香港《大公报》总编辑贾西平、大公网总裁林学飞、中国福利会副主席赵丹妮等纷纷到场支持。 “我不同意网上‘中国动漫在走下坡路’这一说法。”张慰军直言,从“三毛”到后来的美影厂作品,直至现今的一些知名国漫,“中国动漫有了自己的风格和题材,还有很多热爱国漫的年轻读者,我相信中国动漫未来会发展更好。”他还透露,今后也准备推出以“三毛”为主题的游戏、影视剧集等,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 ——摘自2017年6月19日《大公报》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