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慰军泉城忆漫画家父亲 张乐平与“三毛”都有故事 师文静
|
||
2日,《三毛流浪记》作者张乐平的幼子张慰军来到济南,在省图“名家讲堂”首次为大家讲述了父亲张乐平诸多不为人知的逸闻趣事及“三毛”的创作过程,与作家三毛的父女缘分,从儿子的角度还原了这位平民漫画家。 上海滩时髦的 张慰军说,上世纪20年代,张乐平从浙江海盐老家到了上海进入美专,毕业后开始给报纸杂志做插画。当时漫画艺术已有一定影响力,张乐平加入漫画会后,结识了张光宇、丁聪、梁白波等漫画家。“现在能找到的张乐平最早的作品是《申报》‘自由谈’上的一幅漫画。当时张乐平还担任服装设计,给上海滩有名的杂志画时髦插图,还做过城隍庙等街景的剪纸作品、为施蛰存等作家的小说画插画。” 当时张乐平那一批漫画家非常活跃,他们将国外先进的绘画技术引进中国,启蒙了中国幽默画。后来张乐平开始画时政漫画,成为为平民发声的漫画家。张慰军称,这个创作视角一直跟随张乐平的整个创作生涯。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漫画家们成立了漫画宣传队,宣传抗日。宣传队的领队是叶浅予,副领队是张乐平,队员中有后来的国徽设计者之一张仃、作家胡考、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作者特伟等。 抗战结束后,穷到只能把唯一的皮鞋卖掉维生的张乐平回到上海,开始根据自身的经历创作《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在报纸上连载后引起轰动,掀起了全国关注流浪儿童的热潮,而且拍了同名电影。 画“三毛流浪记” 上海弄堂里悲惨的流浪儿,给了张乐平很大的触动。有一次张乐平在弄堂里看到三个流浪儿披着麻袋在烤火,冻得瑟瑟发抖,但他当时囊中羞涩无法帮助他们。第二天他看到已有两个孩子被冻死。张乐平感同身受,从而有了《三毛流浪记》系列故事。 张慰军说,“张乐平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平民视角。他本人小时候生活就比较苦,他上世纪40年代开始创作《三毛流浪记》,与很多流浪儿童成了好朋友。他曾穿着一身破衣服,陪着流浪儿童推三轮车。” 张慰军透露,“三毛”系列故事中也有他父亲的影子。“三毛的性格有些与我父亲很像。三毛看到杀鸡很怕,我父亲也是,但是他宣传抗日,不怕日本鬼子。” 张乐平非常喜欢小孩。“我们家7个孩子,楼下有个邻居8个孩子,他们都是在我家长大的。父亲下班回家手里拿着包,常让大家排好队,一人一颗糖。母亲每天让保姆做很大一锅饭,做很多菜,来了孩子就开吃,往往一桌子上吃饭的人都互不认识。”张慰军称,张乐平有很多“编外儿女”,既有画家朋友的女儿、邻居的孩子,也有影星上官云珠的儿子。“父亲去世的时候,来了太多的亲朋好友。” 与作家三毛 很多人都知道,台湾女作家三毛与漫画作品“三毛”的作者张乐平有一段“父女情深”的故事。张慰军就是这段往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上世纪80年代,《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捎来三毛的信件,张乐平与三毛取得联系。“信中说,她取三毛为笔名,就是因为从小喜欢《三毛流浪记》。” 1988年,前往香港工作的张慰军和三毛取得了联系,他成为父亲与三毛通信的桥梁,三毛在信中曾说:“不认‘三毛’的爸爸,认谁做爸爸?” “1989年我和三毛一起从香港回到上海的家中。到了上海飞机一落地,三毛的眼泪哗就流了下来。她说,真想不到自己走了这么多国家,40多岁才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乐土。”张乐平和三毛见面后说,没有想到画“三毛”会“画”出个女儿来,这是真的没有想到。”后来,三毛多次到张乐平在上海的家,并且一住就是不少日子,与张乐平一家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91年1月,三毛患病住进了医院要做手术,张慰军打电话给三毛,当时三毛还说应该没什么事情。“1月4日,我给三毛打电话,却一直打不通,后来才知道她当天自杀去世。我父亲知道后非常悲痛,泣不成声。” ——摘自2017年9月3日《齐鲁晚报》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