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三毛流浪记》发表七十周年图片文献展在海盐开展 陶 玮 徐志达
|
||
三毛在中国堪称是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三毛流浪记》则是陪伴了几代读者的连环漫画作品。11月10日上午,“‘穿梭在马路弄堂’纪念《三毛流浪记》发表七十周年图片文献展”在张乐平纪念馆开展,以纪念平民画家张乐平先生,以及他笔下不朽之作《三毛流浪记》发表七十周年。本次展览由海盐县绮园景区管理委员会、海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张乐平纪念馆承办。 海盐是“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的家乡,今年是“没有文字的文学巨作”——《三毛流浪记》发表七十周年。开展仪式上,张乐平之子张慰军说:“纪念《三毛流浪记》发表七十周年图片文献展已经在多个国家展出,今天回到家乡海盐展出,我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家乡人民喜欢。”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品包括从《三毛流浪记》中精选出的100幅漫画作品、其他文献数十幅,以及雕塑等物件数件。在《见义勇为》《梦入乐园》等漫画作品中,张乐平先生仅用寥寥数笔,就创作出令人感到震撼的画面,具有强大的激发人们同情心和正义感的感染力。“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我父亲的平民意识,《三毛流浪记》从发表第一天到现在,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三毛在故事中善良勇敢、坚韧不拔的性格至今为广大读者所欣赏。”张慰军介绍。 “三毛”的形象诞生于1935年,至今已走过82个春秋。1935年7月28日,《晨报》副刊《图画晨报》首次刊登了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漫画。“光光头上三根毛,圆圆鼻子往上翘”,流浪街头但聪明机灵,历经磨难却不失乐观,幽默可爱的“三毛”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 早期三毛的故事以幽默风格为主,三毛是穿梭在上海马路弄堂里的小小顽童。抗战爆发,三毛的形象有了很大改变,张乐平用漫画宣传抗战,不仅为“三毛”的创作积累了素材,也坚定了他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的想法。抗战胜利后,张乐平回到上海,继续创作三毛的漫画。1947年初,张乐平亲眼见到一夜间有两个流浪儿童因受冻挨饿而死亡,激发起了向民众呼吁和控诉不平等社会的激情。他穿上破旧的衣服与流浪儿一起坐在街边,在流浪儿最多的郑家木桥和他们交朋友……并开始创作《三毛流浪记》。 1947年6月15日,长篇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开始在上海《大公报》连载发表。作品立刻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和共鸣。1949年4月4日,宋庆龄先生创办的中国福利基金会联合张乐平先生,为筹款建立收容流浪儿童的“三毛乐园”,举办《三毛流浪记》原作展览。这是一个空前和特殊的展览,参观展览的人群要等上数小时才能进入,人们——从商人到黄包车夫——都纷纷解囊,可见这部作品的魅力和号召力。 作为“三毛故里”,海盐一直致力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品牌的塑造,紧紧围绕三毛这一宝贵的文化品牌资源,建起了张乐平纪念馆、三毛乐园、三毛小学等一批文化教育阵地。漫画艺术在海盐也有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早在2002年,海盐就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授予“全国少儿漫画创作基地”称号,先后举办了全国三毛少儿漫画大赛、“新三毛”评选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漫画活动,有力助推“三优海盐”建设。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张乐平纪念馆二楼观展。 ——摘自2017年11月13日《嘉兴日报》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