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出版70周年,《张乐平画集》面世

三毛故事,中国经典

程千千 胡琳娜

 

 

张乐平(1910-1992)

“三毛”之《和平万岁》,张乐平绘

  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正直、机智、勇敢、善良,为几代中国人所熟知和喜爱,也因此,张乐平被喜爱“三毛”的读者誉为“三毛之父”。

  1947年6月15日,《三毛流浪记》开始在上海《大公报》连载,今年正值《三毛流浪记》发表70周年。“三毛”漫画图书的发行量并不亚于任何一种外国卡通读物,《三毛流浪记》是我国印数最多、最畅销的儿童读物之一,截至2016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毛流浪记》累计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中国的孩子们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

  其实,“三毛之父”张乐平也是年画、连环画、速写高手。在日前落幕的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少年儿童出版社宣布《张乐平画集》启动,计划推出12本丛书,展示“三毛之父”更多不为读者熟悉的作品。

  1947年6月15日,《三毛流浪记》开始在上海《大公报》上连载。那个头上只有三根头发、孤苦伶仃却也机智勇敢的流浪儿,已走入人们的视线70年;而《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也已逝世25年。然而,时间并没有带走它的魅力,《三毛流浪记》的主角“三毛”依然是中国最著名和受人喜爱的虚构人物之一。

  2015年2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输出版权的《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合集而成的法文版《三毛》漫画荣获第42届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文化遗产奖,这是中国作品在该节成立的42年中第一次获此项大奖,标志着三毛不仅属于中国,更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

“三毛”的最初形象是个光头

  上世纪30年代初张乐平开始跻身于上海漫画界,不断地在《时代漫画》《独立漫画》等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当时叶浅予的人物漫画“王先生”和梁白波的“蜜蜂小姐”正走红上海,这激起了张乐平创作人物漫画的欲望。于是他先做了一个光头小孩的造型,然后又添了三根头发,这便是三毛。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乐平参加了抗日漫画宣传队,担任过副领队和领队,带队辗转于苏、鄂、湘、皖、浙、赣、闽、粤、桂等地,沿途以漫画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乐平从广东重返上海,开始了新的漫画创作。1946年,他的连环漫画《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上发表,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我父亲回到上海后,根据在抗战一线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开始创作《三毛从军记》,1946年,这部以小勤务兵视角讥讽国民党军队腐败无能的系列漫画作品在发表后,影响非常大。”张乐平之子张慰军说。从1947年开始,《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上推出,引起广大读者的极大关注,在社会上激起了更加强烈的反响,上海市民老老少少争相购阅《大公报》。

  《三毛流浪记》的创作,起因于一个令张乐平刻骨铭心的悲剧故事。1947年初的一个晚上,上海风雪交加,天气奇冷。走在回家路上的张乐平,在一个弄堂口发现3个流浪儿正围靠在一个火堆旁烤火,他们紧缩着身子,使劲地鼓着腮帮子吹火,以便把火烧得更旺一点。此情此景,使画家黯然神伤。当时张乐平自己的日子也很艰难,可怜这3个孩子,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怔怔地在那里呆立了许久。回家后,张乐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好。第二天早上,当他又走过昨天晚上经过的那个弄堂口时,他惊讶地发现3个流浪儿中的两个已被活活冻死了。看着收尸车上垂下着孩子摇摆的手臂,张乐平禁不住潸然泪下。想到上海以至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流浪儿正挣扎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想到正在忍受着内战煎熬的四万万苦难同胞,画家遏制不住内心的激愤,他决定立即创作一个反映流浪儿童和被压迫被剥削者生存状况的系列连环漫画。于是,《三毛流浪记》问世了。

“三毛”身上有张乐平的影子

  “如果说《三毛从军记》是奠定我父亲在漫画界重要地位作品的话,那《三毛流浪记》就是让他家喻户晓的代表作。创作这部作品的动因是因为现实的残酷强烈地刺激了父亲的心。1947年,上海物价飞涨,父亲把我哥哥姐姐们安置在嘉兴跟母亲一起生活,他独自一人在上海的亲戚家借住。寒冬的一天晚上,父亲下班回家时看到弄堂里有3个流浪儿童在烤火,但第二天一早却看到他们其中的两个已冻死在路边。这件事深深刺激了父亲,激发了他向社会呼吁的愿望和动力,就此,父亲开始创作《三毛流浪记》。为了创作好这部作品,他还和流浪儿童交朋友。后来,《大公报》的王芸生主编找到儿童作家陈伯吹帮忙向我父亲约稿,因为陈伯伯和父亲关系很好,我父亲说正好有一个三毛题材的作品,不知《大公报》敢不敢刊登,陈伯伯就代表王芸生主编说,只要你敢画我们就敢登。令人没想到的是,《三毛流浪记》一经刊出,就引起了无数民众的高度关注,当时《大公报》每期一出版就销售一空,一时间出现了洛阳纸贵的景象。”张慰军说。

  从此,“三毛”又重新走进了读者的视野。

  “《三毛流浪记》的成功其实还有个原因,那就是我父亲的亲身经历,父亲从小家境贫困,15岁时就只身一人到上海郊区一个镇上的木行当学徒,尝尽了人间的艰辛悲凉,所以他笔下的‘三毛’虽然在生活上极度凄苦无依,但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当年我在学画时,父亲对我说,做人胆子不能大,但画画要胆子大,后来我才明白这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和勇气。”张慰军说。

三毛的故事是一段中国的历史

  作为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的张建亚曾在1992年执导《三毛从军记》,这也是他在自己导演生涯中非常看重的一部作品。他表示,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学与艺术形象浩如烟海,但真正谈得上家喻户晓的并不多,而三毛正是其中之一。“每个人心中都有三毛这个形象,每个孩子都能在三毛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经历,这就是三毛及其创作者张乐平先生的伟大之处。”张建亚说。

  漫画家郑辛遥是张乐平的忘年交,与张乐平保持了多年亦师亦友的关系。他说,张乐平的漫画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他的漫画都是无字漫画,不靠文字说明,仅凭形象就得以广泛传播。孩子们尚未识字就能欣赏,也无需翻译就能走向世界。他认为,《三毛流浪记》之经典还在于它的真。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李一新也表达了他对《三毛流浪记》的理解与感受。他说,上世纪30年代顽皮的三毛、40年代从军的三毛和流浪的三毛,以及后来获得新生活的三毛,每一个形象都刻画在经历过那些岁月的人们身上。三毛的故事,讲述的就是中国人的故事,因此三毛的形象才能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对此,张慰军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看三毛不能只看到穷苦的一面,更要看到它反映的是一段中国的历史。如果从漫画中读历史,从历史中读未来,也许三毛的影响会历久弥新。”《张乐平画集》展示不一样的张乐平。

  目前,少年儿童出版社正计划推出12本大型系列丛书《张乐平画集》。这将是至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张乐平艺术作品的整理、研究以及出版工作,旨在深入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将漫画大师张乐平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展示给世人,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和重大文化积累价值。

  除了家喻户晓的三毛以外,其实张乐平先生作为漫画大师还有许多其他风格的艺术作品,这些是大众容易忽略的。此次出版力求完整地呈现张乐平一生的艺术成就,不仅囊括不朽的三毛,还包括他创作的《都市风情》《抗战漫画》《小孤女》《小茉莉》《小萝卜头》等漫画,以及张乐平创作的年画、速写、插图、彩墨、中国画等其他美术作品,即将向国内外读者展现一个除“三毛之父”以外的具有多样创作风格的漫画大师张乐平。

  同时,少年儿童出版社还将出版一本纪念文集,详述大师的生平、创作历程和身后所受到的种种缅怀,配以感人的图片和文字,让读者全面了解张乐平的艺术人生。

——摘自2017年12月6日《乌鲁木齐晚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