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弄堂走向大世界 84岁的 “三毛”为何仍受欢迎?

包永婷/文 艾斯/摄

 

  圆鼻头、光脑袋、三根短发,一个滑稽又可爱的男孩,就是小小的“三毛”,他已经84岁啦!

  周日下午,“三毛之父”张乐平的儿子张慰军和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漫画家郑辛遥,与读者相聚思南公馆,共忆张乐平先生,同叙三毛漫画的发展历程。郑辛遥透露,2020年是张乐平诞辰110周年,计划在上海举办张乐平艺术大展,为读者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其艺术成就。

图说:现场观众与张乐平漫画作品的复制品合影留念(摄影:艾斯)

  三毛漫画系列作品从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一直持续至上世纪90年代初。张慰军介绍,第一幅三毛漫画发表于1935年7月28日的上海《晨报》副刊《图画晨报》。自此以后,张乐平以“三毛”为主角,陆续创作了《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三毛今昔》《三毛日记》《三毛学雷锋》《三毛与体育》《三毛爱科学》《三毛旅游记》《三毛学法》《三毛日记2》系列漫画。

图说:1959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毛流浪记选集》封面,这也是该社出版的第一本三毛流浪记。

  今年是少年儿童出版社《三毛流浪记》出版60周年。1959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三毛流浪记》。张慰军指着封面说:“上面‘三毛流浪记’五个字是我写的。”

图说:《三毛流浪记》意大利版

  问世至今,“三毛”形象深入人心,影响力波及海外。近年来,三毛漫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先后出版了法语版、意大利语版,并获得第42届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文化遗产奖”、博洛尼亚童书展世界无字书“特别荣誉奖”,还入选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图书俱乐部的推荐书单,全世界的儿童读者都有机会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三毛”。

  三毛漫画的发行量已经接近2000万册,为什么张乐平笔下的“三毛”生命力如此长久?作为张乐平的忘年交,郑辛遥用“广”、“强”、“真”三个汉字概括。

  郑辛遥解释,“广”是指影响力广。《三毛流浪记》是无字漫画,画面上没有对话框,就是一幅画加上一个标题。“无字漫画对一个画家的漫画叙述故事要求非常高,你要通过一个画来阐明一个故事,用文字讲要简单很多。”正因为是无字漫画,作品的影响力才能如此之广。解放初期,当时中国民众识字率不高,张乐平的漫画,工人甚至三四岁的小孩都看得懂,阅读量非常广。

图说:张乐平,年画《妈妈安心去生产》(1953年)

图说:张乐平,《乡村小女孩》(1979年)

  “强”是指表现力强。“这个表现力就是张先生的漫画绘画能力。漫画寥寥数笔,把要害部分给画出来,这就需要考验漫画家绘画技巧的表达。”郑辛遥表示,张乐平是一个天才,他没有经过专门的美术学院训练,只是在一个私人的画室里学习了一年。而天才也是下狠功夫的,夏天晚上蚊子多,张乐平弄了两个装满水的缸,两个脚浸在缸里画画。他认为张乐平是不止是漫画家,更是一位艺术家,除了漫画,张乐平还会水墨画、年画、连环画、素描、速写以及剪纸等。

图说:奶奶带着孙子一起看《三毛流浪记》(摄影:艾斯)

  第三个字“真”指的是真实的情感。关于为何创作《三毛流浪记》,有资料显示,当时张乐平回家经过弄堂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要饭的流浪儿童,衣服穿的破破烂烂,围着一个炉子在取暖。有一天晚上下了雪,第二天一早出门,他发现三个流浪儿中的两个已被活活冻死了,有感而发画出了《三毛流浪记》。此外,张乐平会买大饼油条给这些苦孩子吃,近距离接近这些孩子,了解他们的生活。“‘三毛’不是画家在家里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画家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个艺术家、一个有正义的人的良知。”郑辛遥认为,“真”是“三毛”的灵魂和核心,离开这个字,“三毛”不会这么深入人心。

——摘自2019年5月13日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