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梧桐深处

——衡复风貌区名人故居博物馆群落初具雏形

赵立荣/摄 王柏玲/文

 

 

衡复风貌区内人文荟萃,近代许多各界名流曾寓居于此,留下众多历史遗迹。

夏衍旧居后花园里,夏衍父子当年共同栽种的幼苗已长成参天大树。

草婴书房前的门楼。

草婴书房前的草地上镶嵌着一块块大理石,上面镌刻着草婴翻译作品中的名句。

巴金故居的花园里,巴老当年亲手栽下的树木依然繁茂。

柯灵故居是一幢西班牙式风格的公寓住宅,花园里矗立着柯灵胸像。

张乐平故居弄堂幽深,几十米长的墙面上画满了他笔下的经典形象“三毛”。

张乐平故居门口。

夏衍旧居的书房按照其生前工作场景进行了局部还原。

柯灵故居二层复原为主人居住时的原貌,包括卧室、书房、客厅等。

张乐平故居二楼画室依然保留着50多年前的原貌。

草婴书房屋内布置都是他生前用过的老物件。

在衡复风貌区能获得历史与现实碰撞的独特体验。

  初夏时节,乌鲁木齐南路两侧的梧桐树叶渐趋茂盛。绿树掩映下,一幢幢老房子散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178号小院打破了往日的平静,一下子热闹起来,夏衍旧居、草婴书房在同一天向公众开放。

  在此之前,巴金、张乐平、柯灵等大家故居已向公众开放,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这些挂着“优秀历史建筑”铭牌的老房子不再庭院深深、神秘莫测,而是精心修缮,恢复名人故居原貌,正式对外开放,普通市民可以步入大门,走近大师巨擘当年的日常生活……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成片风貌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简称“衡复风貌区”)初创于20世纪初,历经百年历史烟云延续至今。区域内建筑文化包罗万象、博采众长,几乎囊括了当时世界建筑的各种风格。

  回望历史,不少曾经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人物都与这些老房子有过联系,他们经历过的故事、居住过的建筑、行走过的街巷,让百年历史变得真切生动。

  历史建筑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近年来,衡复风貌区以多元方式传承活化历史文化,优化公共文化供给,名人故居博物馆群落初具雏形。其中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原则是最大限度恢复历史原貌,修旧如旧;在保护后如何使用的问题上,坚持公共性,让“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的构想成为现实。

  这些已开放的名人故居,为尽量真实地还原名人大家的日常,在展陈设计上花了不少功夫。张乐平故居中,桌子上的砚台、画笔都是当时的原物;柯灵故居里藏有钱锺书、杨绛等人的亲笔信以及大量珍贵书籍;草婴书房面积不大,只有25平方米左右,屋内布置都是他生前的用过的书、字典等老物件,还原了翻译家工作时的场景;夏衍旧居修缮中则尽可能保留建筑原貌,屋内的地板、木质楼梯、西式壁炉等,都是修旧如旧……

  如今,市民和游客可以挑一个好天气,走进梧桐深处,徜徉于林荫之间,去街边小店喝杯咖啡,到巴金故居前的草地上流连遐想,在夏衍书房静静思索,身临其境感受大师名家的风采,品味历史与现实碰撞的独特体验。

——摘自2019年5月29日《文汇报》

 

  三毛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