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大师张乐平:用画笔抗日救亡 顾 艺
|
||
三毛的形象最早出现在1935年上海《晨报》副刊上,他是上海普通家庭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好胜心强,又会耍些小聪明。 站在自己的岗位上(1939年12月6日) (资料图片) 2020年是漫画大家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先生绘画一生,作品无数,其代表作“三毛”的漫画形象深入人心,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三毛流浪记》等连环漫画至今整整影响了中国五代人,还蜚声海外。为纪念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于2020年11月10日举办 “回眸——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 张乐平(1910—1992),出生于浙江海盐县黄庵头村(今属海塘乡张家门)。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员,家境贫寒,勉强糊口,乐平先生自幼读完小学后就离家谋生,到南汇县(今属上海市)一家木行当学徒。他从少年时代起就酷爱美术,在课余空闲勤学苦练。13岁时就创作出第一幅漫画,16岁参加了海盐反对军阀,迎接北伐军的宣传队。抗战初期在上海三友实业社工作。 可以说,张乐平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绘画。他不同时期的创作,对整个社会和国家都起到了精神鼓舞作用。张乐平笔下塑造的三毛,伴随他经历了从流浪到从军,再到解放,最后踏着坚实的步伐迈向新社会。学雷锋、爱科学,是每一阶段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三毛的形象最早出现在1935年上海《晨报》副刊上,他是上海普通家庭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好胜心强,又会耍些小聪明。这一时期的三毛漫画作品从儿童的视角来表现上海市民生活中的乐趣,开始引起人们关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打破了社会的安定生活,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演变为一个心系民族安危的小人物出现在《三毛从军记》里,既表现了国民党政府抗日的一面,同时也揭露了国民党军队腐败的一面。三毛解甲之后成了流浪儿。三毛在旧上海遭受的种种欺凌和压迫,唤起广大民众的同情心。三毛这一艺术形象渐渐被人们接受、认可,甚至成为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员。从不知甘苦的三毛到无依无靠的三毛,艺术形象身份的转变,反映出画家的漫画创作上升到新高度,担负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上海解放后,张乐平在漫画中依然保持三毛的儿童形象,让他在新社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健康成长。这一突破人的生理成长规律非同寻常的艺术手法,使得三毛形象流传下来。 张乐平一生画的不仅仅是“三毛”,在抗日战争时期张乐平拿起画笔,画了很多的“抗战漫画”。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发起成立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参加抗战漫画宣传队并担任副领队。由他带领的漫画宣传队辗转沪、苏、鄂、皖、浙、湘、桂、赣、闽、粤等地,创作出一大批漫画作品,用夸张的手法揭露鞭笞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与残暴,向大众吹响了团结战斗的号角。 作为漫画宣传队副领队的张乐平,在《抗战漫画》上发表了一系列漫画作品,连续为《抗战漫画》作了4期封面画。这期间,张乐平在《抗战漫画》上发表了如《唯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人》《幻想中的无敌空军》《候敌深入,一鼓歼灭》《杀鸡儆猴图》《自取灭亡》《敌军个个怕死》等数10幅作品。这些漫画作品,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读者抗日救国的决心和信心。据叶风在《散点碎墨》一书中回忆:“张乐平是漫画宣传队的副领队,是队中造型第一高手。他画的人物经得起解剖,所以队中有大画制作,第一起稿人总是他。” 同时,张乐平也画了一批战地速写,以纪实的手法把前线战士和志愿者的身影真实地记录下来。 1938年,张乐平经人介绍,认识了丰子恺先生。那时,丰子恺约40岁,已养了长长的黑胡须,飘逸洒脱、和蔼可亲。“后来,我们又同到汉口上海书局对马路一家里弄的绍兴酒店一起饮酒。过些时候,只见他依桌垂头,鼻息浓浓,原来先生醉矣。”张乐平后来回忆道。此后,他俩又多次在小店相聚,饮酒畅谈。聊天中,丰先生的渊博学识使张乐平受益匪浅。 1940年,张乐平在上饶战区担任漫画宣传队队长,并出任《前线日报》副刊“星期漫画”主编。第二年,又在金华参加进步画刊《刀与笔》的筹备与编辑,在东南地区一带坚持漫画宣传工作直到抗战胜利。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乐平从广东回到上海。这一时期,他的漫画进一步大胆地反映揭示深刻的社会矛盾。在1946年、1947年,张乐平创作了以三毛为形象的连环画《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先后在上海《申报》发表,这两部强烈控诉旧社会,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劳苦大众鸣不平的典范之作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轰动。1948年春,《三毛流浪记》又被搬上了银幕。1949年4月,在宋庆龄的支持下,张乐平举办了三毛原作画展,并义卖三毛原作及各种水彩、素描、写生画,筹款创办“三毛乐园”,收容流浪儿童。三毛成了旧中国苦难儿童的代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乐平除了继续漫画创作以外,对彩墨画的兴趣日益浓厚,从人物到风景,从工笔到写意,均有涉及,而且画法迥异。张乐平晚年的绘画创作基本集中于漫画和中国画两个画种上。 ——摘自2020年11月24日《联合时报》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