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有色彩的一笔 ——张乐平的剪纸漫画 徐洁人
|
||
张乐平 双筒猎枪 剪贴 1935年 漫画家张乐平画“三毛”,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可是他曾经用剪纸的形式来表达漫画的内容,针贬时弊,抒发漫画家的幽默感,恐怕知者不多。 笔者此前去看望张乐平同志,他兴奋地捧给笔者看他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三幅剪纸。这三幅剪纸是他的一位朋友从故纸堆中搜集到的,他自己几乎已经忘怀了。这三幅剪纸是《百日苦后,一日乐,挤一个水泄不通!》《红白恐怖的混合阵线!》《胜利谁属》,都是1934年和1935年在上海《时代漫画》杂志上发表的。 20世纪30年代,青年张乐平怎么在漫画创作已经相当成功、所画漫画有多家杂志相约、不愁发表机会的时候研究起剪纸漫画来呢?他在回忆时说:“青年人的思想最少保守。当时,我就已经感到,凡一门艺术,最好风格多样。一个人的作品,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某人的作品,说明已形成了个人的风格,这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形成了刻板一套,墨守成规,不求发展,就没有意思了。应该求变,发展自己的风格。我就是这样想了,才去尝试创作剪纸漫画的。” 那末张乐平又怎样剪纸的呢? 张乐平是浙江海盐人。在浙江海盐、海宁、桐乡一带,民间在过节时,祈寿求福,风行以红纸剪出美丽图案摆供或张贴,在图案的中间,往往设计着“吉祥如意”“万事如意”等吉语,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剪纸称做“如意头”了。每年春节将临,聪明的主妇们竞相剪纸,显示着她们这方面的精巧构思和剪纸才能。妯娌间常常相互参观、品评各自的剪纸,也是当年一种富有情调的高雅民风。张乐平的母亲,也是一位剪“如意头”的高手,能剪很多种花样。每年过春节,求她剪“如意头”的亲眷,常常远道而来,就近的亲戚还把她请去剪纸。八九岁的张乐平常常看妈妈剪纸,依偎着她不肯走开。妈妈把一张方方的红纸几番折叠后,拿起小剪刀,手腕转折,手指轻移,不一会就剪出了一个个纤巧的花朵一般的“如意头”。乐平不久也学会了剪纸,小手也象妈妈一样灵巧抒展,剪出了受人称赞的花样。后来,每逢过年,妈妈派不满十岁的乐平为代表,“出使”亲眷家剪“如意头”。直到去上海当学徒,张乐平才放弃了这种有趣的玩意儿。可是,儿时甜蜜的印象和手上的技艺是不会忘记的。当张乐平把第一幅剪纸漫画送给编辑鲁少飞看时,那种形式生动、富有内容的漫画新作立即得到了编辑部朋友们的赏识,他们还辟了专栏,发表张乐平的剪纸漫画。 张乐平说,过去,别人剪的是牛、马、鱼、虫、花卉,我剪的是有主题、有情节,不是装饰品,是针对现实的漫画。因此,剪每一件作品,必须先行构思,取其意义,才动手去剪。而且,因为有主题、有背景,剪时落手要瞻前顾后。譬如《城隍庙湖心亭》这张,上面人山人海,都是挤在九曲桥上的群众,剪第一个人时,就要考虑到第二个、第三个人,因为人与人是连贯的、紧贴的。而且,黑白关系要处理好,第一剪刀留黑的地方,也就是第二剪刀留白的地方,所以剪时特别难,往往一剪刀错了,全张就会作废。幸好从前跟母亲学会了连贯用剪,有时一幅作品可以一气呵成。 二十多岁的张乐平,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又因跻身漫画界,认识了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胡考、陆志库、华君武等同志,也受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影响。他在上海十里洋场谋生期间,看到了很多人间不平事,于是借漫画、剪纸抒发胸臆,创作出了不少警世之作。这些作品成了漫画的一个新样式。 据张乐乎回忆,他那时晚上睡在宿舍里,常常躺在床上构思,想到了题目,就从床上跳起来进行创作。创作一开始,他的思绪如潮,一张接着一张,有时一个晚上可以创作好几张,满腔热情地抨击当时腐败的政治,诉说民间的疾苦,抒发善良、美好的心意。剪纸漫画正是他在那个时期创作的,前后约创作了几十幅,都发表在当时的《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张乐平 城隍庙湖心亭 剪纸 1935年 张乐平 努力前进 剪纸 1936年 张乐平 新春剪景 剪纸 ——摘自2020年11月第6期《中国美术》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