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张乐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的展览理念与设想 阮彬彬 蒋春晖
|
||
张乐平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特展展厅内景 2020年11月10日是张乐平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日,为了庆祝这一特殊的时刻,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了“回眸——张乐平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特展”,以此纪念中国当代杰出的漫画家、中国儿童连环漫画的开创者——张乐平先生,向他崇高的人格和不朽的艺术精品致敬。 本次展览作为迄今为止张乐平先生作品规模最大的一次集聚,由于作品数量庞大、创作年代跨越度大,作品品类较多,前期的资料搜集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以确保展览的学术水准和质量。此外,展览筹备时间短,在立项之初就必须考虑到展览理念、思路、预算和实施环节的匹配度和可操作性。首先,就是要确定本次展览想要达到的展览效果:一、体现时代特征。张乐平先生的漫画作品和笔下的人物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高度,具有经典性、符号性、时代性的特征。这点必须在展览中得到充分体现。二、与当下生活挂钩。展览内容不能简单重复之前的展示和发表内容,必须有新意、有价值,并能得到当代观众的认同。 由于是纪念张乐平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的专题性展览,要体现展览的特殊纪念意义和回顾性,展览的主题和阐释非常关键,要能突出重点,一目了然,并且具有点睛的妙用。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朱国荣提出将展览主标题定名为“回眸”,意为回溯过往,对张乐平的一生和艺术创作做多角度、全面的解读。在既定的展览主题下,要对张乐平的作品做全面梳理,展现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重要性。除了广为流传的三毛系列经典漫画作品之外,我们还选取了张乐平在不同时期的各类作品,包括杭战漫画、战地速写、生活速写、中国画、古代人物画、剪纸、时装设计、人物造型、彩塑、小说插图、年画、生肖画等,展品数量达到了四百十五件。展览首次全面、系统地展出了张乐平在不同时代的创作重点和精品,相对完整地展现了他的艺术生涯的发端、形成、发展、演变,对其一生的艺术成就做了“回眸”和梳理,可以说,在展览内容上对于展览主题的表达比较充分。 在展览内容上,策展人朱国荣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展览大纲,将展览内容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不朽三毛”,选取“三毛之父”张乐平的经典之作——三毛系列漫画,展出作品包括((三毛从军记》漫画六十件、《三毛流浪记》漫画四十二件、《三毛外传》漫画十九件、《三毛》漫画选二十件。第二篇章“绘事春秋”,以时代为序,按照创作年代的先后顺序展示张乐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特点和作品,共展出一百六十九件作品。整篇分为四个单元:“都市风情(1929-1937)”“抗战烽火(1937-1945)”“盼望曙光( 1945-1949)”“拥抱新中国(1949-1992)",展出作品包括漫画、战地速写、中国画、古代人物画、剪纸、时装设计、人物造型、彩塑、小说插图、年画、生肖画。第三篇章“辛勤园丁”,展出张乐平特别为儿童绘制的艺术作品。如果说张乐平先生的经典漫画是可以给成年人看的警示书,那么“辛勤园丁”部分展出的一百零四件作品就是特别受小朋友欢迎的画作,类型包括漫画、年画、剪纸等。展览通过以上不同单元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张乐平先生的创作进行解读,综合展示了他在各种艺术门类和作品形态上的成就和艺术水准,契合了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特展的主题。 本次展览的地点为中华艺术宫0米层15号展厅、16号展厅及中间厅,展览空间的面积约一千七百平方米。展示空间呈现为一个狭长的长方形形态,展示面积较大,如何引导观众完整地参观完整个展览而不乏味,是展陈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设计师蒋春晖重新规划了展厅布局,对动线不清晰的15号展厅进行了优化处理,在三处设计安装了隔断面,重组了空间,设置合理的参观动线,确保观众在观展时有明确、顺畅的行走路线,不走回头路。在空间布局上,15号展厅、中间厅及16号展厅分别为“不朽三毛”“辛勤园丁”“绘事春秋”的分区展示空间,达到了展览内容版块和空间设置清晰、明确,观众一目了然的效果 在一个大空间的展陈设计上,突出重点展示内容非常有必要,在此前提下,我们拟定了以经典作品带动一个主题的设计思路,重点突出中华艺术宫藏品的优势。我们从中华艺术宫的珍贵藏品《三毛从军记》手稿中选取了六十件作为先导,放在展览第一篇章的起始位置重点展示,为其提供宽敞的展场空间和较好的零距离观展环境。第三篇章“绘事春秋”板块,我们重点作了抗战漫画和战地速写的比较研究型展示。抗战漫画是张乐平漫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他用夸张的创作手法揭露并鞭答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与残暴,向大众吹响了团结战斗的号角,同时又以纪实的表现手法把前线战士和志愿者的身影真实地记录下来,我们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并置排列,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鲜有趣的观看视角。此外,张乐平的剪纸艺术、时装设计也非常出彩,作品的形式感强,画面构成独特,设计师蒋春辉将时装设计作品画面制作成巨幅写真,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展陈效果,较好地践行了这一展陈理念。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美术馆如何有效连接艺术和公众?如何在学术研究的同时兼顾普通观众?在本次展览中,我们尝试开辟一个以连接观众为导向的互动空间,将展览内容与艺术教育进行更多的结合,从观众视角考虑展陈设计、展览结构、展陈细节等。我们邀请了馆内公共教育部的同事一起参与思考展出空间内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有趣的观众互动?这些互动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实现等。最终,我们将15号展厅和16号展厅之间的中间厅定位为公共教育专区和互动空间,中间厅同时也是第三篇章“辛勤园丁”的展示区,展出作品恰好和儿童艺术教育的气息相契合。我们在此空间中设计安装了“三毛从军记”造型霓虹灯装置、三毛头像拍照互动装置,布置了签名留言板专区、儿童活动桌椅,放置了三毛形象印章、宣传折页等,作为辅助部分穿插在“辛勤园丁”篇章之中,以简洁、有效、有利于理解和传播的内容形式来吸引当代观众和儿童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艺术帮他们建立更好的美 本次展览展陈设计的难点之一是展出作品数量庞大,共有四百十五件,面临如何解决作品数量多、展线不够充足、展厅容纳有限、观展体验单调疲乏等问题。难点之二是中间厅的空间不够宽敞,空间形态不理想。难点之三是展厅动线不确定,缺少清晰的观展路线。在此情况下,设计师重新规划了展厅布局,设计安装了隔断墙面,安排了合理的参观动线。为避免观众产生视觉疲劳,我们在调整观展节奏上也花了不少心思,如在作品安装上墙的形式上,采用了多种方式,有些作品是单排上墙,有些是上下双层叠放,有些是分组叠放,甚至是作品之间零间距排放方式,既节约了墙面空间,解决了作品数量多的难题,又获得了疏密相间的视觉效果,调剂和丰富了观众的观展体验。此外,为调整观展节奏,展厅若干处制作安装了巨幅写真,既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情境,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展陈效果。在展览期间,中华艺术宫各部门调动了多种宣传方式和手段,使展览更贴近观众,为更多观众提供文化滋养。如印制配套宣传折页、举办专题讲座和系列儿童体验活动、为观众提供志愿者讲解服务等,此外,中华艺术宫官网、微信、抖音及时跟进,发布展览预告和信息推广等,让观众能较为持续地关注展览,使得展览在开幕至今吸引了不少观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得到了业内同行的认可。 ——摘自2020年12月《上海美术》2020年第四辑,总第147辑
|
||
三毛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