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平和他的三毛 |
解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在中国的画坛上出现了一个儿童漫画形象。大大的脑袋,圆圆的鼻子,嘟着小嘴,憨态可掬。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头上的三根头发,既好玩又调皮。对,他就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三毛。 张慰军(张乐平四子):三十年代的时候,好多画家都创作了漫画的人物。但是呢没有一个儿童的形象,我父亲当时就觉得应该画一个儿童的形象,那么他就画了一个小孩子,原来是个光头,后来上面就加了三根毛,就叫三毛,三毛呢就是这么一时加了三笔加出来的。 解说:据目前竭尽全力找能够得到的资料表明,三毛最早就诞生在这本叫《图画晨报》的杂志上。他出现的那一天是1935年的7月28日,这是一个值得记取的日子,因为从那时到现在近80年了。三毛仍旧是中国画坛上,甚至是世界艺术之林里的,一个被普遍记住、反复呈现的中国唯一一个儿童连环漫画的主角。 王英(《三毛之父》作者):因为后来没钱了么,没有用画纸来画画,就在家乡的海滩上面、沙滩上面来练习画画。 解说:1923年10月10日,北洋直系保定派军阀头目曹锟以1350万元巨款,买来了大总统之位。当时议员只要投曹锟1票,就可以得到5千元的支票,这个贿选事件令国人义愤填膺,就连浙江海盐乡村小学里的师生们也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嘲笑军阀们的可耻行径。一位叫陆寅生的先生叫来了学生张乐平,说:“给你出个题目,你来画幅漫画。”陆寅生是张乐平的美术启蒙老师,他出的题目是《一豕负伍仟圆》。张乐平立即动笔,不多久一只猪背着一口袋银元的漫画就画好了。13岁的张乐平,因这幅讽刺军阀曹锟贿选的漫画,在乡亲父老中名噪一时,这也是他平生第一幅漫画作品。 徐鹏飞(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主任):(三毛)引起所有人的共鸣,就是说艺术能达到这种程度是很不容易的。可以来讲,这个不是说,你想想,艺术打动人不是简单的,你只有好才能打动人。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这是三毛最成功的地方。 解说:正当张乐平全身心为三毛故事的丰富和形象的丰满进一步殚尽竭力之时,震惊中外的抗日战争爆发了。热血青年张乐平立即以一个新锐漫画家的身份,毫不犹豫的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他加入了救亡漫画宣传队并任副队长,后来还主持漫画宣传队的工作。他带领队伍战斗在沪、苏、鄂、皖、浙、湘、贵、赣等地,用漫画这一特殊武器启迪民众坚持抗日。 王英:从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爆发,到最后他们这些队员所有的人都零零星星的走了,唯有张乐平先生坚持到了抗战胜利,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 解说: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转战南北的八年里,他只能先把心爱的三毛封存在内心深处。但八年抗战胜利后,当销声匿迹八年的三毛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尽然是以井喷的方式引起了轰动。而张乐平本人的创作,也达到了其漫画生涯的巅峰,那就是《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流浪记》的横空出世。 戴敦邦(著名画家):当时像我们这样的小学生,要买本这样的画册还困难,所以有时候要把一个月的早点费,吃早点的钱舍不得,就省下来,那么好像就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才能买到一本《三毛从军记》。那我有时候也同张乐平说,我现在的胃病啊主要在小时候这个每天早饭不吃,就买了你的书,你要负责任的。 解说:当《三毛从军记》的热效应还在发酵的同时,令人惊叹的是,1947年6月15日开始,张乐平又在《大公报》上持续推出了《三毛流浪记》,又一部惊世杰作出现在世人面前,同样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徐昌酩(著名画家):他那个时候呢,在大光明、国际饭店、黄河路上面有好多小孩是贫困的,因为这里面比较繁华,他们在乞讨,他也常常去跟他们相处。那么正因为相处了之后,他们会把他们的生活都反映给他。 解说:这里是嘉兴市姚庄路的北望云里,张乐平为了更好的创作《三毛流浪记》,也为了避开外面的干扰甚至恐吓,领着全家从上海移居到了这个偏僻安静的巷子里,日夜绘制这部惊世之作。 张老先生(张乐平当年的邻居):他住在这个地方,他住在这一间,这一间,里面两间。 记者:以前这个房子跟现在这个房子有区别吗? 张老先生:房子稍微、稍微变动一点,变动不大,门也是这里,门也是这里进来的。 解说:张乐平一家在这几间陋室里住了近三年,当年他身患肺病,家境也比较窘迫,但他为了画好三毛,每天还到嘉兴有名的小猪廊下,看望那里的聚集着的流浪儿,与他们交往攀谈。回来,就在北窗上奋力创作他的《三毛流浪记》。今年已经82岁的他的侄子张志远,见证过叔叔《三毛流浪记》的创作过程。 张志远(张乐平之大侄子):当时在他们家里么经常看我叔叔画画,画《三毛流浪记》,一幅幅画好后用图钉钉牢,画了几幅后就拿到上海《大公报》去登报。 解说:《三毛流浪记》反映的是国统区上海贫苦少年种种不幸遭遇的漫画系列作品,是张乐平深入流浪儿童群体,并结合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坎坷生活经历,呕心沥血、精心创作的一部漫画巨作。如果说抗战前张乐平的三毛注重的是生活的谐趣和幽默滑稽,那么这个时期的作品,除了漫画应有的特质外,他手下的三毛已经有了更多的家国社会的承载量,并从单纯的日常生活的趣味性,跨越到了对旧势力、对压迫和不公的社会现状的讽刺和控诉上。另一方面,这两个系列的艺术性和漫画技巧上,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 张慰军:我父亲应该说是上海美术界最早被打倒的,因为他的影响比较大。所以那个时候提倡大鸣大放大字报,“文革”一开始,甚至没开始的时候,已经有这种迹象了。516,就是1966年5月16日是正式通知“文化大革命”,在这之前我父亲已经被贴了好多大字报。 解说:为什么一切在瞬间就颠倒黑白了呢?我们的大师百思不得其解。那个深夜,他悲苦万状,起床灌了点闷酒,默默地画下了一张胡子邋遢的自画像,眼神里充满了不解、困惑、愤懑的绝望之情。画完画,他颤颤巍巍的在右下角签下“爸爸”两个字,想就此了结生命。在静思默想中,他忽然想起跟着自己风风雨雨几十年的爱妻正瘫痪在床,想起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想起爱妻常常唠叨的那句话:“我们无愧于人。”他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终于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另外,倔强的张乐平内心说:“我一定要活着看到这帮人的最终下场。”所以,当粉粹四人帮的消息传来时,张乐平不顾年已花甲和高血压,一口气画了100多幅揭批四人帮的漫画,并在大街上和人民群众一起张贴“打倒四人帮”的标语和漫画。 谢春彦(著名画家):张先生那个时候身体已经不是很好了,但是那天三毛在一起吃饭是吧,我看他喝了一点酒,脸泛红光,真的非常高兴,那个眼睛里啊,就放出他从前那种很智慧的光芒来。 解说:作家三毛也为自己这位大师父亲十分自豪,她说他这位大师父亲,“可以只用一支画笔,不利用任何语言符号,表达出一个人、一桩事情、一切社会现象,甚至一个大时代的种种。”确实如此,三毛是近现代中国出现的知名度最高的原创儿童漫画形象,他所体现的善良、正直、机智和人道主义的大爱,将不断地影响着后人。 杨剑(张乐平纪念馆馆长):我们张乐平纪念馆是中国漫艺会授予的首家中国少儿漫画基地,那么这个基地我们一直和学校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很多学校跟我们签订了一个校外实践基地(协议),包括孩子们学画,比赛都放在我们纪念馆。 解说:张乐平自己有七个孩子,除此以外他们夫妇还收养了好几个因故无家可归的孩子,并以真挚博大的爱心,对这些孩子视同己出、倍加关爱。所以当有人问张乐平:“您的三毛,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看,有什么诀窍吗?”张乐平说:“我想来想去,没啥诀窍,就是有一点,我爱孩子们,孩子们是我的命根子。” 张慰军:因为我父亲喜欢小孩,我们同学什么的都喜欢到我们家来,包括我哥哥姐姐的那些朋友,他们都喜欢到我们家来玩。所以我家很多人,他有时候他也不在意。我们打架,小时候总难免小孩子相互打架,他从来不会出来斥责我们。 解说:生命的最后几年,张乐平身染多种疾病,特别是帕金森氏综合症,令他视力减退,握笔颤抖,但他只要还能动,仍然忘不了画他的三毛。这幅“安静图”,就是他在医院的病床里画的,也是他最后留给这个世界的三毛的形象。你瞧,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依然是那么机警,那么聪慧和有神。 丁锡满(《解放日报》原总编):在张乐平去世的追悼会上面,我叫他的儿子呢给我买了一瓶绍兴老酒,再带了个酒杯,我就在他灵前告诉他说,我们的酒还没喝完,你喜欢喝酒,我现在送你和你告别了,请你最后,我请你干掉这杯酒吧。那么,讲了之后呢,我就把这酒啊,倒在他灵前的地上面。 解说:乐平不朽,三毛永生! 特别鸣谢: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张乐平旧居 海盐县文联 张乐平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