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追寻
曹可凡(主持人):说起漫画大师张乐平,人们自然会想起他所创作的一个艺术形象——三毛。说起三毛,上海人对他总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他就诞生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多少年来,三毛这个形象一直伴随着我们每一代人。
袁鸣(主持人):在60年中,三毛经历了一个个历史时期。《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迎解放》、《三毛学雷锋》、《三毛爱科学》,张乐平先生是用画笔,用一个艺术家的良知、热情与天才,诉说着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索。
曹可凡:从三毛这个艺术形象上,我们可以看到张乐平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孩子的关怀,对真善美的追求。
袁鸣:生活中的张乐平先生也是一个热爱孩子的人。他和夫人冯雏音女士一共育有7个子女,但在生活中,喊他们爸爸妈妈的孩子却远远不止7个。
曹可凡: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在张乐平先生的家里,总会有一群没有血缘之亲但情同骨肉的编外儿女。是张乐平夫妇无私的爱心,使得他们与张家有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
袁鸣:今天,这些编外儿女为了给艺术中的小三毛过60岁生日,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的向着上海西区五原路的一条弄堂汇聚着。
解说:一踏上上海的土地,灯灯(韦然)就便有着一种强烈的感受,他又回到家了。当年母亲上官云珠和叔叔、姐姐的相继去世,使得他在短短的十年中,接连失去了四位亲人。是张爸爸和张妈妈张开了温暖的臂膀,重新给了他一个家,是他们的照拂与开导给了他新的勇气,去面对生活。如今梦里回顾千百次的家就在眼前,远行的孩子又重新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50多年前,熊根发的父亲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日军关进了集中营,不久,母亲也离他而去。无家可归的他,在偶然的机会走进了张家,成了张家的又一个儿子。至今,熊根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段生命中最快乐的日子,每个深夜在灯下给张爸爸磨墨,看张爸爸作画,直到天色渐晚。以后,熊根发求职离开了张家,到过很多地方,也做过很多事,但他始终记得,他的人生之路是从张爸爸的画桌旁开始的。
袁鸣:这位坐在当中笑意盈盈的老人,就是著名漫画大师张乐平先生的夫人——冯雏音女士。这几位就是张家的编外儿女。
曹可凡:我们逐一向大家介绍。这位是熊根发先生,经过几十年的曲曲折折,现在终于又回到了上海,算是叶落归根。
袁鸣:这位是韦然先生,可是张家的老老少少都习惯叫他灯灯。灯灯的母亲就是著名电影演员,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英年早逝的上官云珠。但是灯灯并没有失去母爱,因为生活中他又多了一位慈爱的妈妈——冯女士。
曹可凡:那么这位是杜民元先生,杜民元先生是非常朴实的人,在冯雏音女士患病的时刻呢,他把自己一颗非常纯真的心,朴实的心奉献给了病中的冯妈妈。
袁鸣:这位也是张家的编外儿女,就是国画家江寒汀先生的女儿,江圣行。欢迎你!
曹可凡:那么这位就是1948年当时拍《三毛流浪记》,在电影当中扮演那个小三毛的王龙基先生。
袁鸣:其实生活中张家的编外儿女并不止这5位,还有几位他们远在广州和美国,今天无法赶到我们节目的现场。
曹可凡:那么还有大家熟知的台湾的作家三毛,她生前跟张家也是有着一段很深的情缘。
袁鸣:那么我想冯女士,今天这么多编外儿女齐齐欢聚一堂,我想对你来说也挺难得的,看到那么多儿女,是吗?
冯雏音:是的。
袁鸣:那么我想你们这几位,怎么说呢,也算是张家的成员吧,你们打算怎么样来庆祝这个聚会呢?
江圣行:我们从小几个都是张爸爸看着长大的,也都看着爸爸画三毛。今天我们将各自画出我们心中的三毛,来献给在座的张妈妈和去世的张爸爸,也纪念三毛诞生60年。
曹可凡:大家可以发现每一个子女画出的三毛都有点自己的特色,是各具风格。我想问一下,他为什么要这么来画?那么熊根发先生你说呢?
熊根发:张伯伯在我心里,三毛也永远在我的心里。这三毛里面有张伯伯的特征,张伯伯嘴小小的,这个三毛的嘴也是小小的。
曹可凡:你把这个三毛跟张乐平先生全融在一块儿了。
熊根发:对。
袁鸣:这位王龙基先生,我觉得您画的三毛跟他们都不一样,你这眼睛特别大,鼻子特别圆,脑袋也很圆,您这个三毛是怎样想到要这么来画,这么来处理的呢?
王龙基:我从小,从47年、48年(按:1949年2月电影摄制组才确定王龙基担任三毛主演的),张伯伯就给我画三毛。那么这张三毛我是根据张伯伯送给我一张水彩画,画的。那么这个就是张伯伯的希望,希望中国的儿童、世界的儿童都能幸福,都能够欢乐,所以我就画这么一个三毛。
曹可凡:我想问一下冯雏音女士,今天有这么多的编外儿女从天南地北赶到上海来看您,每人又画了张三毛要送给您,您想给我们的观众和这些编外儿女说一些什么呢?
冯雏音:对我们来说,今天能够看到他们,过去的孩子一个个长大成人,很有成就,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也是老张的欣慰。
袁鸣:那么我想冯雏音女士,就是把爱心无私的奉献给这么多孩子,也并不是大家都能够做到的。那么您和张乐平先生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去收养这么些编外儿女的呢?
冯雏音:我想呢,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总有坎坷和磨练,这个时候,来自他人的帮助和照顾,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刚刚起步的孩子,给予他们的爱和温暖,甚至于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曹可凡:我们经常说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一个人能用艺术把人们心中最美好的东西挖掘出来,应该是这样一个人,那就是对艺术和美有着执着的追求,对弱小者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怀。
袁鸣:张乐平先生通过三毛这个艺术形象,表达了他心里由衷的呼唤。漫画中的小三毛虽然只有一个,可是生活中需要关心,需要爱的孩子,却很多很多。
曹可凡:张乐平先生的家是艺术中三毛诞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无数生活中的三毛心灵依靠的港湾。
袁鸣:张乐平夫妇在这些孩子们的人生画卷上,落下了重要的一笔。在他们的庇护下,这些孩子们的人生得到了改变,而这一个个健康成长的孩子,又改变了整个世界。
曹可凡:那么刚才从他们这些编外儿女的交谈当中,我们得知他们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一起去张乐平先生的老家浙江海盐,他们想和他们尊敬的张乐平爸爸,共同来分享这一欢乐和温馨。
袁鸣:所以我们节目特别派出一支外景队,随着这些编外儿女去海盐,做一次难忘的归家之旅。于是,我们这一期节目,也就破例的没有结束语。因为我们想,这人生中的这一份温情和感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而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美丽,也都从来就不会结束。
回家
解说:这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虽说万水千山走遍,踏上这条路,还是会有砰然的心跳和沉甸甸的期盼。踏上了这条路,感觉时光在倒流,而情感在出发。孩子们渴望回到精神的家园,今天这些生活中的三毛们,就要回家了。生活中的三毛们,带来了五幅亲手绘就的三毛图,要带给他们永远的张爸爸,也要把一片儿女的真情,留在这片土地上。
三毛的艺术感染力,化成了一座实实在在的儿童乐园,许许多多的孩子们,在这里找到了最真最美的童年阳光。生活中的三毛们,怎能不想念张爸爸呢?
韦然:张乐平伯伯在我生命最艰难的那一段时间,给我的那种深厚的关怀和爱护,我是终生难忘的。
江圣行:看到这么多的孩子在三毛乐园,使我回想起我当年小时候,和张伯伯一起那种快乐的儿童时代的情景,我永远不会忘记。而且,张伯伯那种和蔼可亲的样子,我永远记在我心里。
熊根发:张伯伯改变了我苦难的童年,没有张伯伯就没有我的今天。
杜民元:张伯伯经常抚摸着我的头,希望我们有快乐的今天,更希望我们有欢快的明天。
王龙基:他(张乐平)塑造了三毛,他对我言传身教,他要我成为一个像三毛一样,有正义感有同情心的人,这是我从小到现在做人的一个座右铭。
解说:在友爱相伴的日子里,不用走千里万里,家永远在心里。
导演:杨剑芸
东方电视台
1996年5月25日首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