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之最》·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 |
解说:公元2010年的国际儿童节这天,在中国最大城市最为繁荣的上海南京路上的新世界商场,一座3米高的儿童雕塑矗立了起来。 爷爷:你知道这小朋友是谁吗? 解说:公元1947年6月15日,中国上海的各家报摊忽然热闹起来,人们拥挤着购买《大公报》,原来,报上登载了一版漫画组图《孤苦伶仃》,打动了每个读者的同情心。组图的主人公三毛那三根灵动的头发,在向人们倾述人世间的冷暖悲凉,传递着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的向往。 (张乐平说)我发怒,我诅咒,发誓要让我的画笔永远不停地为这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小朋友们控诉,为这些无辜的苦难的孩子们服务。 解说:半年后,张乐平的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问世。261幅漫画组图《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250天,创下了当时排长队购买报纸的奇观。从那时候起,“三毛”的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们在为三毛的悲惨遭遇而愤怒和难过的同时,也深深地被三毛在凄苦的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所感动。 张慰军(张乐平之子):三毛呢,是我父亲在1935年创作的一个儿童漫画形象。他画的时候呢,是一个圆圆脑袋的小孩子,后来他发觉缺了点什么,就随手加上三根毛,一加了三根毛就更活泼了点,他开玩笑的说多加了根毛,也许现在就叫四毛了。 解说:早期的“三毛”是个调皮捣蛋、谐趣横生的小顽童,画面是以儿童的纯真对应着成人社会的虚伪。那时,中国大部分漫画以成人为主,并配有文字对白,张乐平为孩子们创作的连载漫画,以画代字,有图无文,开创了中国儿童连环漫画的先河,使他跻身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行列。 戴剑国(作家,《三毛流浪记》忠实读者):我小时候经常在马路边的小书摊看小人书,《三毛流浪记》对我影响最深的。 戴亮(戴剑国长子):就是这本书《三毛流浪记》,其他的书我都扔掉了,只有这本书还在。 解说:一个画家创造出来的人物,能够得到全中国人民的欢迎、同情和喜爱,并把他当作真有其事的实在人物来关心,这在中国绘画艺术界也是唯一的。 王龙基(电影《三毛流浪记》三毛扮演者):张乐平伯伯他画的三毛呢,第一个从漫画搬到银幕的,是电影《三毛流浪记》。 解说:1949年4月,宋庆龄先生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了为三毛募捐展览会,展出三毛漫画300余幅。6天展期,各界捐款可供千余名贫困儿童生活一个多月。宋庆龄先生激动地对张乐平说,您为流浪儿童做了一件大好事,全国的三毛永远铭记您的恩德。 张慰军:三毛题材的漫画,总共出过数百种吧,一共大概有几千万册的发行量,其中包括外文和少数民族的版本,比如说日本、英文、朝鲜文、越南文等等。 解说:可以说,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都是看着三毛的故事长大的。 戴剑国:我儿子过十岁生日的时候,我就买了本《三毛流浪记》,你看,上面这么多年数了,戴亮十岁纪念。 戴亮:还有一本书呢是《三毛从军记》,这两本都留了二十多年了,现在呢儿子已经六岁了,这两本书都给他看了,因为是黑白版本的,现在出来彩色版本了,我又买了彩色版本。 解说:优秀的作品可以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越时间与空间。2007年三毛以阳光三毛的新姿态亮相上海街头,成为有16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中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说,中国连环漫画中的主要人物能站住几十年的,三毛当推其首,这是中国漫画的大事。 (作家三毛说)爸爸,在我三岁的时候,我看了今生第一本书,就是您的大作《三毛流浪记》。后来我长大了也开始写作,就以三毛为笔名,作为您创造那个三毛的纪念。 解说:1992年9月27日,中国杰出的漫画家张乐平走完了人生82个年头,画笔生涯60个春秋。他笔下的三毛,在中国几代人心中,凝聚成了挥之不去的情结。 总编导 蔡轮 潘伟平 全国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联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