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传家宝》•“三毛之父”张乐平:移山心力塑经典

  主持人(水均益):故事里的家风家训,宝物中的文化传承。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新一期的《我有传家宝》。

  在节目开始之前,我想先通过大屏幕来看一段视频,来,一起来看。

  还是栩栩如生,我问一下,你知道三毛这个漫画形象是谁创作的吗?

  观众甲:被誉为三毛之父的画家张乐平先生。

  主持人:太棒了!好,谢谢!没错儿,就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代又一代小朋友的,咱们的这个漫画大师张乐平先生。那今天我们要用热烈掌声,请出一位传家宝的持宝人,他是谁呢?他就是张乐平先生的儿子张慰军,掌声有请。

  字幕:张乐平(1910-1992年),浙江海盐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共出版十多部三毛形象漫画。

  主持人:欢迎欢迎,来,请坐。张先生给大家再做一个自我介绍,怎么样?

  张慰军:我是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小儿子,我们家七个孩子,我是老七。

  主持人:老七?

  张慰军:老七,男孩排行是第四个。

  主持人:那您今天肯定给我们带来的是关于三毛的传家宝了。

  张慰军:是,我今天带来的是我父亲的三毛漫画系列作品,

  主持人:我看这些全是。

  张慰军:对。

  主持人:我们这边现在已经摆好,待会儿咱们有时间慢慢品。今天我们有两位专家,我们请两位专家给我们先做一个直观点评吧。二位,提到三毛,您第一想到的是什么?

  王立军(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秘书长):三根毛。

  主持人:三根毛。

  王立军:对。这个是第一要肯定想到的,然后三毛那个圆圆的脑袋,大鼻头。

  主持人:大鼻头。

  王立军:还有经常笑眯眯的两个眼睛,细细的脖子,一个瘦骨嶙峋的身体,

  主持人:金老师。

  金运昌(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的城市贫民的孩子,第一个他贫穷,第二他乐观,第三个善良,

  主持人:善良。

  金运昌:别看穷,他活得挺乐,很开心,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另外他爱小朋友,爱小动物,有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城市小孩的形象。

  张慰军:就是1935年的时候,我父亲画三毛的时候确定下来,大鼻子、光头三根毛。他所画的漫画里面,有我父亲的影子在里面。

  主持人:有您父亲原型的痕迹?难不成您父亲小名叫三毛?

  张慰军:他倒不是叫三毛,但是家里倒是排行老三。以前南方人都是喜欢,大毛、二毛、三毛、四毛……

  主持人:对。

  张慰军:因为我祖父是个教师,小学教师。

  主持人:这是您的祖父?

  张慰军:这是我祖父。我祖父的收入也不高,我祖母很早就去世了,我父亲就是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孤独感。他画的三毛里面,有很多是他自己的身世在里面。尤其是《三毛流浪记》里面,有一段学徒在印刷厂学徒的那一段。因为他后来到了上海当学徒,曾经就在印刷厂里面当过练习生。

  主持人:你看前三幅看完之后,你觉得好像很正常啊,第四幅一出来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学徒是要给人带孩子的。

  张慰军:带孩子的,对。这个后面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就是说他在里面其实没学到什么,然后带孩子做饭什么都是他,要学徒来做。

  主持人:那时候学徒的生活就是这样的。

  张慰军:对。

  金运昌:张乐平先生的画呢,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的生活积累特别丰富,他对生活的感知也特别敏锐。张乐平先生从十几岁开始,他就对中国的各种传统艺术门类有很深刻的研究和造诣。三毛最早成型是在1935年,这个时候张乐平先生只有25岁,在上海《晨报》副刊一炮打响,这个形象就立住了。但是没画几年,抗战爆发了,张乐平先生跟叶浅予先生一起,就组织了救亡的漫画宣传队,到前线去为抗战服务了,所以这三毛也就停了下来。直到抗战胜利以后,1946年应《申报》的邀请,张乐平先生又开始画三毛了,因为有了一个抗战时期的这个跟战争接触的这种生活,所以他就画了一个《三毛从军记》,三毛从军了,变成了一个抗战军人了。那么第二年,1947年,因为报纸有了这个漫画以后,卖得很火,《大公报》也请张乐平先生:你在我们这儿再开一个专栏《三毛流浪记》。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是内战时期,民不聊生,老百姓的生活很困苦,所以张乐平先生就采取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态度,暴露那个时候老百姓的困苦生活,当然困苦之中也还有乐观,也还有希望,也还有善良,这就是三毛的一个成型的过程。到了《三毛流浪记》出来以后,那么这个,张乐平先生这个漫画大师的地位,已经是不可动摇了。

  主持人:好,谢谢,谢谢金老师。我还真是长知识了,因为我印象里面,最著名的就是《三毛流浪记》,当然以前也看过《三毛从军记》。但是这么一听金老师介绍是,先有的《三毛从军记》,后有的《三毛流浪记》,是不是这样,张先生?

  张慰军:对,先有的《三毛从军记》。

  主持人:您今天是不是也带来了一些,关于《三毛从军记》的一些传家宝呢?

  张慰军:对,那边两幅就是《三毛从军记》。

  主持人:这就是《三毛从军记》。

  张慰军:当时我父亲他采用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批判的角度,来画了《三毛从军记》,这个里面不是很悲惨的战争,用一种幽默方式来表现这个。

  主持人:对。这个跳伞的这三幅画。

  张慰军:是。

  主持人:刚开始看着这小孩,三毛得意洋洋,从天上忽忽悠悠就下来了。然后再一看,看着什么了,然后再一看,这底下应该是一只狼吧。

  张慰军:狼。

  主持人:太黑色幽默了。

  张慰军:下面一个就是,他得到一个奖旗。

  主持人:智勇双全。

  张慰军:军官跟他一起合照,记者为他(拍)合照,三毛他个子矮,就把它举起来,举到后来成像是这么一个,只有三根毛,

  主持人:《三毛从军记》就是一部抗战的作品。

  张慰军:应该算是抗战作品。中国的军旅漫画里面,这部也是比较突出的。

  主持人:而且很有生活。

  张慰军:对。

  主持人:他不是说简单的,一个小孩看到战场什么,你看,当时有几幅画,非常有生活的,而且很有细节。

  张慰军:这是我父亲参加抗战宣传队的时候,他上前线写生,所以他就是对他的那一段经历,他要作为一个描述,所以父亲很喜欢这部作品。

  主持人:您父亲您刚才说……

  张慰军:他个人是更喜欢《三毛从军记》。

  主持人:您喜欢哪个?

  张慰军:我还是喜欢《三毛流浪记》。

  主持人:《流浪记》?

  张慰军:对。因为它的故事性比较强。

  主持人:这是?

  张慰军:这个是《三毛流浪记》。

  主持人:这是《流浪记》。

  张慰军:这幅画的名字就叫《孤苦伶仃》。

  主持人:每一幅都有一个标题,是吧。

  张慰军:《三毛从军记》没有,《三毛流浪记》每一幅有个标题。特别是这一幅在《大公报》登出来的时候,就引起很大反响。第一个,他看到小羊有母亲,看到鸡有母亲,看到小狗都有母亲,那时候就把这幅画,把人物突出来了,就说他自己没有家。他看到了小狗,他就想抱着小狗,作为自己亲密的伙伴。

  主持人:当个伴。

  张慰军:最后还是让这个大狗把小狗要回去了。他只能爬到大树上,看到上面的鸟都有母亲,所以他眼泪就不停地流下来。这一幅画就是一出来,大家就是因为那个时候,也是流浪儿很多,一出来就是引起了很大反响。

  主持人: 就一个文字介绍都没有,完全就整个这个故事,或者这表达的东西就出来了。

  张慰军:如果这一幅画用文字表达的话,就比较拖沓了,就是还不如这样用画面表达,更加引人入胜。

  主持人:这就是人家说的漫画的魅力。一共是多少幅,差不多?

  张慰军:一共是260多幅。就是《三毛流浪记》发表以后,引起大家对流浪儿的同情。宋庆龄先生她看到了《三毛流浪记》,非常喜欢,她那个时候也是觉得流浪儿非常多,她就想要办一个三毛乐园这样的一个慈善的机构,然后来收留那些流浪儿童。她和我父亲一起联手在上海南京路的大新公司,就是后来的第一百货公司义卖。

  主持人:义卖。

  张慰军:义卖。这两幅作品就是,这一幅和这一幅就是当时义卖,我父亲画了几十幅画义卖,然后把《三毛流浪记》的原作在大新公司展览。这个队伍从大新公司五楼展览,观众从上面一直排,排到南京路还绕了几圈。

  主持人:你是说出了楼,马路上。

  张慰军:马路上。

  主持人:还要拐个弯。

  张慰军:就是这些款筹了以后,办了一个三毛乐园。当时,有钱人不算,(连)拉黄包车的都纷纷解囊,就是帮助这些流浪儿童。

  主持人:我们今天特别有幸,今天现场请到了当年三毛的扮演者王龙基先生,让我们掌声有请。王先生,您好!

  王龙基:您好!

  主持人:我看看您,我看看您。看不出三毛的样子,还是有一点点。

  张慰军:您好!

  主持人:来,让我们掌声欢迎王先生。您坐,您扮演的三毛太深入人心了。

  王龙基:不敢当。

  主持人:那就您给我们揭揭秘吧,当时这个三根毛,这大鼻子,大鼻子是怎么做的?

  王龙基:泡泡糖做的。

  主持人:什么,什么做的?。

  王龙基:泡泡糖。

  主持人:泡泡糖?

  王龙基:泡泡糖,我印象太深了。把那个糖去掉以后,然后做胶膜,就是每天化妆画个鼻子。

  主持人:就是这个照片上这个大鼻子?

  王龙基:就是这个大鼻子。

  主持人:这就是用泡泡糖粘上去的?

  王龙基:贴上去的。

  主持人:那时候您多大?

  王龙基:我八岁。

  主持人:八岁。

  王龙基:是68年前了。当时我拍电影的时候,张伯伯他跟我同吃同住。

  主持人:这是你们在一块儿的照片吗?

  王龙基:对,我们在现场拍的时候呢,张伯伯跟我合的影。

  主持人:我看您刚才还带了一幅传家宝。

  王龙基:对,一个是这个张伯伯亲手画的,一个漫画,颜色褪得厉害了,他又画的水彩画,他是很少画的。这个画了好几年,因为当时他手抖,这个就是他给我画的。

  主持人:龙基弟?

  王龙基:什么个意思呢。

  主持人:您管他叫张伯伯。

  王龙基:张伯伯。

  主持人:他管您叫弟,你们俩这有点乱。

  王龙基:不,弟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兄弟的弟;一种解释对自己下一辈的一种认可和承认,“龙基弟”对我是最高一个奖赏了,所以我是一直把它珍藏着,那么这幅作为我们家里的传家宝。

  主持人:好。

  王龙基: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一个徽章。

  主持人:就您现在这个领子上别着这个吗?

  王龙基:对,你别看这个徽章,1949年。

  张慰军:就是宋庆龄……

  王龙基:宋庆龄义卖的时候,那么他拍电影的时候送给我的。这个纪念章非常有意义,它是用铜皮做得,很简单,但是画了一个三毛,拿了一个话筒,后面一个乐园。

  张慰军:因为我父亲母亲都是非常喜欢孩子的,他并不是一个有钱人,但是他对钱也不是看得很重,所以他经常会帮助需要帮助的那些人。

  主持人:那我们请我们的两位专家来上场,我们一起来看看张乐平先生的这些作品,好吗?

  张慰军:“东郭先生”,他工笔重彩的。好多人说,这个你爸画的动物都是有表情的,他画的狼,乞求东郭先生要救他的眼神。

  众人:眼神。

  张慰军:边上毛驴都害怕恐惧的眼神,都画出来了。

  金运昌:这个是获奖的那个。

  张慰军:这个是获奖的,他获奖几幅作品,这一幅是其中一幅的年画,描写当时农村的那些。

  金运昌:幼儿园。

  张慰军:再仔细看看,也是这些衣纹,明暗关系也处理非常好。

  金运昌:这是人画小孩一绝。

  张慰军:画小孩。

  金运昌:中国的工笔画,这是典型的。

  主持人:金先生说的就是,这张先生画小孩,不光是个画三毛,你看这每一个小孩都特别。

  金运昌:几十个小孩,传神。

  张慰军:神态都不太一样。

  主持人:好,来谢谢,谢谢二位,来,二位请坐。

  王立军:张乐平先生他一生在为儿童呐喊,也是一位专门为儿童创作作品的一位画家。他创作的三毛这个代表形象,无论《从军记》,还有《流浪记》,到解放后还有《三毛学雷锋》等等,这些作品到现在我们几代人都在看它,而且每次看大家都会捧腹大笑。所以三毛这个形象,作为一个经典的形象,享誉国内外,这也是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漫画形象能够传承到现在的唯一的一个。

  金运昌:张先生对于国家,对于民族是无所保留,生前把他最著名的《三毛流浪记》的几百张手稿,完整捐给中国美术馆,《三毛从军记》捐赠给上海美术馆。七位子女,包括咱们在座的张先生,很无私啊,也是几百张解放以后的画稿无偿捐给家乡,这真实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厚传家的精神。

  主持人:对。

  金运昌:我想可能现在张乐平先生的画稿,在家里的已经不多了,但是他的这种精神,在家里却完整保留下来了。

  主持人:好,谢谢,谢谢!真是见识到了张乐平先生的与人为善,忠厚传家,心里有家,心里还有国家。再次感谢二位来到我们的现场。也谢谢大家,来,谢谢,好!

导演 施敏敏 孙锦铭 贺跃进 导播 梁栋 郝戈 总监制 王晓真
央视一套《我有传家宝》
2017年7月10日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