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 三毛不老 经典永远 |
解说:您是否还记得这样一个孩子,他身无分文,无亲无故,在别人眼里是如此落魄与不幸。但这个男孩却总是用微笑去面对生活的苦难,这个坚强的孩子就是三毛。从1935年诞生至今,三毛和他的故事伴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在我们的心底投下了温暖的种子。2020年是杰出的漫画家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张乐平一生从事漫画创作六十多年,尤其以创作的漫画形象“三毛”家喻户晓,被誉为“三毛之父”。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回眸”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上,首次展出了《三毛从军记》的60幅手稿原作,还展出了张乐平先生创作的国画、剪纸、时装设计、战地速写、彩塑、小说插图等作品400余件,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幽默豁达的老人形象。 张慰军(张乐平之子):1935年,我父亲就创作了一个儿童漫画形象,就是三毛。他在三毛之前,他其实也画过一些其他的儿童漫画,那么到了三毛,因为他也很喜欢,而且画得比较多,就一直延续下去,他就一直画三毛。那么,当时的三毛是有父母的,是上海弄堂里面一个很调皮,喜欢恶作剧的小孩,从一个小孩的角度来观看大人世界。当时也有评论说,张乐平用三毛这个小孩子的角度来批判当时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当时三毛的形象和后来的《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的形象不完全一样,那个时候更漫画化一些。那么到了抗战的时候,我父亲他在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的当天,上海几个漫画家就组织了一个漫画宣传队,所以我父亲在抗日战争的那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前线。他把所见所闻都融合在这个《三毛从军记》里面,所以他非常喜欢《三毛从军记》的一个原因,它凝结了他在抗日战争中的经历。抗日战争对我父亲,我一直是这么认为,是对他的一个精神上的洗礼,他要为普罗大众说话的一个观念。那么,《三毛从军记》这一部作品,它是写抗日战争的一个小兵的经历,这个小兵是有缺点的,但是很有正义感的这么一个小孩子。我父亲觉得一个人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像《三毛从军记》里面的三毛,是有小缺点的,有时候也会受人欺负这样的一个人,很生活。我父亲虽然没有参过军,但是他在抗日战争的那段时间里面,经常到部队里面去写生,去体验生活,最主要是慰问那些部队的战士,听他们讲的那些经历,所以他就画了这部军旅漫画。这部漫画从头到底都没有标题的,所以这一部其实也是中国第一部没有文字的长篇连环漫画,后来也是有好多人就把它和捷克的《好兵帅克》并列说。《好兵帅克》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个小兵的经历,而《三毛从军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个小兵的经历。我父亲在《三毛从军记》的最后一幅画了一个V字,这个V字就是表示胜利的意思,但是它是由坟墓组成的,左边是荒芜的田野,右边是萧条的城市,那么我父亲从这一点表明他是非常反对战争,因为战争最后受苦的总是老百姓。 张颖:展览当中还有一部分就是战地的素描这一部分。 张慰军:对! 张颖:那个时候是他去前线? 张慰军:对!他是参加漫画宣传队,叶浅予先生是领队,我父亲是副领队,打过仗以后他就去,一是为了慰问那些战士,第二个就是他了解那个情况,因为当时他还兼任了几个报社的记者,他要写,要画,画了好多战地的速写。 解说:三毛的形象诞生于1935年,那个时候张乐平才25岁,却已经是上海漫画界小有名气的画家了。因为喜欢孩子,所以他专注于儿童题材的漫画,“三毛”就在张乐平的笔下频繁活动,上学,淘气,从军,各种经历让他逐渐从小人物变成了读者心中的大明星。但是到了1947年,张乐平决定让三毛去“流浪”。解放战争期间,上海物价飞涨,战乱造成了大量的平民流离失所,许多儿童成了露宿街头的流浪儿。张乐平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城市里不被人关注的流浪儿,让三毛和他们一起经历人生的冷暖,也让三毛替他们说出心声。 (张乐平1988年采访资料,张乐平音)画三毛是1935年开始的,这些都是凭空想象的,特别是《三毛流浪记》,因为我的身世有些地方类似三毛,所以画起来比较深刻。 解说:1947年初,张乐平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动凝结成立长篇漫画《三毛流浪记》,开始在《大公报》上连载。漫画中,三毛的乐观与豁达恍如一股暖流涌入了读者的心头,而他坚强微笑的背后,既有对现实的辛辣讽刺,又饱含了对光明世界的美好向往。 张慰军:我父亲在1947年初某一个晚上,是又刮风又下雪,他亲眼看到三个小孩围着一个小火罐在烤火,我们家那个时候住在嘉兴,因为上海的房价实在太贵,他也受不了,而且他自己身体也不好,他自己两头跑。看着三个小孩衣衫褴褛的,看着他们在想,这三个小孩怎么样,结果第二天看到那三个小孩已经有两个死掉了。那么他就想要为这些流浪儿童呼吁一下,所以他就停掉了他原来手中画的《三毛外传》,就开始画《三毛流浪记》。《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不同的地方,它是有标题的,四个字的标题,每个四格漫画都有一个标题,但是里面也尽量不用文字。《三毛流浪记》一共创作了200多幅,他先是有个提纲,然后到1948年10月份左右,基本上已经完成了。那么这一个就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就是当时的社会现象,大家都关注着,好多人都认为三毛真的有这么一个小孩,许多人到报社里去捐款,捐一些衣服给他。我记得有一个小孩子,是苏州的小孩子,还曾经写了一封信给我父亲,这封信现在还在我们家乡保留着,就说张乐平先生你太残忍了,你又让三毛饿肚子了。他是一个小学生,“今天我决定我早饭不吃了,我把我父母给我吃早点的钱我寄给你,你让三毛吃一顿饭吧!”像类似于这样的信当时非常多。说到我父亲画这个是不是有原型,其实也可以说有原型,因为我父亲本身自己也是苦出身,虽然他也是出生书香门第,但是已经破落了,很穷,所以他会到上海来当学徒。《三毛流浪记》里面有一段他在印刷厂当学徒,就有他的影子。他自己也说到过,他说“我画三毛其实就在画我自己”,因为我父亲从家乡到上海当了学徒,后来有一段时间曾经去了一个私立的美专,读了一年的书,然后他出来的时候还是搞设计,在一个广告公司搞设计。很有幸他到了一个漫画家聚会的地方,是丁悚(民国著名画家)先生的家,他们那时候成立了一个松散型的漫画会,当时有很多的人,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黄文农、鲁少飞这些人,好多比我父亲年长的老漫画家,在这些老大哥的鼓励下,我父亲走上了画漫画的道路。同时他还没有放弃设计,所以这次有一些他画的时装设计图,我们也展出了。曾经我把我父亲画的时装设计图给了中国十大时装设计师之一的一位先生,我给他看了,他说这个衣服到现在还没过时,而且它里面有些细节,衣服上面这种打褶的褶皱,他说这个方面你父亲都考虑到了,你父亲肯定会做衣服。他是这样讲,其实我知道,我没看到我父亲做衣服,但他手很巧,会做好多东西,那么这些到现在还是很珍贵的。 解说:张乐平以漫画闻名,但他的绘画成就却是超越漫画范围的。20岁左右的他,就已经能够熟练掌握速写、插图、黑白画、拼贴画、广告设计、时装设计以及泥塑制作等技艺,其中尤其以剪纸最为突出。张乐平吸取了欧洲剪影艺术手法,来展现上海这个大千世界,将剪纸变身为一种现代都市艺术,开创了海派剪纸的先河。儿童在张乐平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乐此不疲的主题,他随手勾勒的三根毛发,影射了时代的侧影。上海解放后,张乐平在漫画中依然保持了三毛的儿童形象,让他在新社会阳光的沐浴下健康成长。如果说“三毛之父”是读者给予张乐平最真诚的尊称,那么“三毛爷爷”则是张老最乐意接受的来自儿童们的心声。1992年,82岁的张乐平因病去世。2016年起,位于五原路的张乐平故居对外开放。在这里居住的42年时光中,张乐平绘制了大量的美术作品,他的画室照片也被放置在了中华艺术宫的展览现场,巨大的照片散发着墨香,往事历历,恍然如昨。 张颖:我们现在坐的后面的这张背景板就是张乐平先生在五原路的一个故居。 张慰军:对! 张颖:您小的时候也在这待过? 张慰军:我是出生在这里的。我们是1950年搬到这个地方的,当时《三毛流浪记》电影的制片人叫韦布,是电影演员上官云珠的堂哥,他一起搬到这个房子。他们住楼下,我们住楼上,他们家是八个孩子,我们家是七个孩子,所以就说这个房子是七上八下。 张颖:人丁兴旺。父亲是不是一直都在伏案创作? 张慰军:他那个时候在报社,平时也不是坐班的,有些都在家里画。我父亲喜欢喝酒,一般来说他创作都是在晚饭以后,就是在这个位置,这个桌子上。然后他画到很晚,报社的截稿时候是晚上两点,那么到了十一点、十二点的时候,报社就会有摩托车过来拿稿,那么他就画。他要喝点酒,喝了酒以后他就思路敏捷。他一直喜欢喝酒,甚至于后来身体很不好,住在华东医院的时候,我从外地回来看他的时候,他跟我说:“明天帮我带一个热水瓶。”这个热水瓶其实很多,我就完全明白他的意思。我就第二天带个热水瓶,装满黄酒给他喝。他偷偷地和其他热水瓶放开,偷偷地喝。他以为医生不知道,其实医生都知道。后来他昏迷的时候,医生都这么讲:“张老,好起来喝酒了!” 张颖:很有意思!那父亲的创作也会征询一下你们的意见吗? 张慰军:会,他有时候会。后来他画的儿童画,这次展览里面有好多关于儿童的画,我小时候也经常画这些,会给我们看。我们家小孩很多,不光我们家小孩很多,我的哥哥姐姐包括我的朋友,还有邻居同学都会到我们家来玩,然后他随手就拉一个,“来,给我做个样子。”他就做个模特,他就画。总的说来,他还是一个非常慈祥,非常有爱的这么一个父亲。他不光是对我们,对好多人都这样。有些孩子家里有些困难,他都会帮助人家。当然,也缺少不了我母亲,在我母亲的支持下。我父亲母亲有一个很好玩的事情,他们两个老吵架,为了什么吵架,就是为了我父亲喝酒。有时候有客人在,他也不好意思跟我母亲争吵,他说“好了不喝了”,跟朋友说:“明天开始我戒酒,为戒酒干杯吧!” 张颖:很幽默! 张慰军:所以好多人都会说到这句话,“为戒酒干杯!”很幽默!但是他并不是话很多的,他还是比较谨慎的。我刚开始学画的时候,我很拘束,特别是画速写,一根线条画,他说你一定要一根线条从头到底这么画,他说“你画画一定要胆子大”。从我父亲他的一生当中,我也是看,他画画胆子很大,包括在抗战还没开始的时候,他就画了好多日本人的那些漫画,包括当时各种各样社会情况的漫画。但他为人还是很谨慎,他就跟我说:“你画画要胆子大一些,做人可以胆子小一点。” 张颖:这就是他自己。所以正是他身上的这些特质,无论是性格也好,以及他看待事物的方法、眼光、眼界、心胸等等,成就了他今天的艺术。所以您家里的家风也传为佳话。可能我觉得是因为家里有这样的一个精神支柱,才能够让子女之间那么融洽。那么现在张乐平先生的艺术已经传遍到世界各地,三毛的形象经久不衰,而且永远是伴随着时代在成长,您觉得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三毛形象给予他们的生活意义是什么? 张慰军:大家脑子里的三毛,总是《三毛流浪记》里面的三毛,一个流浪儿童,苦兮兮的。但国外的人不是这么认为,我有好多朋友也不是这么认为。三毛其实他有一个精神,我父亲赋予了他一个勇敢善良的精神,这个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精神,三毛是永远很快乐的。你看他屡战屡败,什么事情都经历过,但他还是一种对生活充满希望的这种感觉,很快乐。我就是希望通过三毛这一个形象,能带给大家年轻人这种快乐的心态。 张颖:笑对苦难的人生。三毛以前那么苦,他还那么开心。 张慰军:对,小孩子快乐还是最重要的。 张颖:我们也通过张乐平先生的绘画,能够感受到他给予大家的这种对生活的一种乐观的态度。 张慰军:谢谢! 张颖:要快乐,谢谢您! 制片 杜丽华 制片人 徐娅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