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乐平与三毛 |
李怡蓉(主持人):观众朋友,六十多年前在上海的漫画刊物上有一个长着大脑袋,圆鼻子,头上只有三根头发的流浪儿童诞生了,他的名字叫做三毛。而三毛这个小精灵的创作者也就因为被读者亲切的,被称作为“三毛之父”,他就是一代漫画大师,平民画家张乐平。张乐平说,画三毛就是画我自己,我说自己就是三毛。 华君武(漫画家):每一幅画没有字的,所有的画没有文字的,他是用形象在那里讲话,这个很了不起的。 解说:1935年8月4日,上海的《小晨报》(按:应是1935年7月28日《图画晨报》)上刊登了两幅风格别具的漫画作品,画的是一个头上只有三根头发的小男孩,作者署名张乐平。五十年后,漫画的作者回忆说:“有人问我为什么叫他三毛?我原来也没想过,如果当时画了四笔就成四毛了。当时我看了加了这三笔还可以,干脆就叫他三毛吧。” 华君武:那个时候嘛,我是上学啦在上海,他呢跟叶浅予他们,当然是以画漫画为生,他们在(画)漫画的开始一段时间,大概张乐平还在一个叫三友实业社,做洗脸毛巾的那一种地方做职员。他并不是学过美术的,他喜欢美术。他们这些同志啊,这些老人都应该说是自学成才,他也没进过美术学院,而且长期坚持从实际中学习这个东西,所以他们这些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比较艰苦的。 解说:三毛的形象一出现,其奇特的造型立即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很快进入中国当时最具知名度的漫画人物之列。 冯雏音(张乐平之妻):我和张乐平1939年在浙江金华认识的。那个时候他是漫画宣传队,参加抗日战争革命工作,恰巧当时到浙江来开画展。我是浙江中心剧团的演员,在画展的时候认识。后来因为都是从上海去的,就这样子嘛就结成夫妇了。 解说: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出后举国欢腾,到处弥漫着爆竹和烟火。张乐平也结束了历时八年的抗战宣传回到了上海。在通货膨胀的上海,张乐平无法支付需要一根金条才能租到一个亭子间的昂贵费用,只好借住在堂弟开的百货小店的楼顶仓库。由于抗战时期过度劳累,加上长期营养不良,张乐平得了严重的肺病,开始不停的咯血。就是在张乐平的咯血和楼下嘈杂的吆喝声中,销声匿迹八年的三毛复出了。 姜维朴:他参加了抗日漫画宣传大队,像叶浅予他们,他一路上看到国民党部队,抗战无能、腐败有余,他就很有感触,但是很多战士还是很好的,有些战士也英勇牺牲了。他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表现国民党部队的复杂情况,也要歌颂抗日的战士,他就想着,哎,我用三毛的形象不是更好嘛,这就有了《三毛从军记》。 解说:《三毛从军记》全部作品共120多页,每页大多是四幅画,讲述的是在真真假假的抗战背景中,一个关于小人物的故事。三毛呢力不从心,又常常出奇制胜,最终无可奈何的从军生涯为张乐平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街头甚至出现读者抢购报纸,争看三毛的场面。 姜维朴:《三毛从军记》一发表以后,引起反响很强烈的。最后因为抗日战争胜利了,三毛要复员了,人家复员有的回家了,当然也有很多战士是很苦的,三毛是最苦的。他复员到哪里去呢?所以《三毛从军记》最后一幅画就是两岔路一个V字型,三毛在这个交叉当中,他徘徊着往哪儿走啊,这就引发了张乐平下一步《三毛流浪记》。 黄远林:他创作这个《三毛流浪记》呀,如果说直接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谈。一个就是他了解,当时上海市流浪儿童的生活。 解说:1947年6月15日,我国迄今影响最大的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开始在上海《大公报》上连载。因为融入了作者的身世和遭遇,因为有对受苦孩子的深切同情,因为是以眼泪和着笔墨作画,所以三毛打动了千万读者,特别是小读者的心。八岁的吴阿妹小读者写信埋怨张乐平:“三毛又流浪了。你为什么不待他好一点呢?以后如果你再虐待他,我就要请他到我家来住了。”扬州一名叫阿市的大学生,寄来了一件毛背心,并在信中写道:“兹寄上毛线背心一件,祈费神转与张乐平先生,并请转告张先生将此背心为三毛着上。近来天气奇冷,而三毛身上仅着一破香港衫,此毛背心虽小,三毛或可能用,俾使其能稍驱寒冷,略获温暖,千万读者亦能安心矣。” 王龙基(三毛扮演者):记得有场戏,就是三毛喝浆糊。当时在试拍的时候,导演觉得我不够,张伯伯觉得好像没有饥饿感。所以为演好这场戏,我们一起商量下来,张伯伯出了主意就说,你晚饭不吃,第二天早饭不吃,第二天中饭不吃,那么到了第二天的下午再拍这场戏。当时我咕噜咕噜,拿着抱着浆糊桶喝的时候,张伯伯、导演都觉得,这才是三毛的真正一个表情。 解说:1981年5月和1985年3月,在戛纳电影节和意大利的中国电影50年回顾展上,《三毛流浪记》再次引起轰动,巴黎的6家电影院连续放映60天,8月份又上映一个月,好评如潮。《巴黎日报》称:“《三毛流浪记》是中国的《寻子遇仙记》,它描述了四十年代末,流浪街头的孤儿的不幸遭遇,它既有令人捧腹的笑料,又是令人心碎的悲剧。” 方成:解放以后他还是画漫画,还是画儿童,他有的不一样了。解放以前你画儿童容易画,比较容易,我说两相比较,比较容易画。他非常同情他们,所以画他们的遭遇。解放以后他不好画啦,很难画,都是好事,漫画不是画好事的,都带讽刺性或揭露性。哎,他还是画他的儿童,可见他对儿童真是全心全意。 解说:“文革”中,张乐平被迫搁笔。三毛与读者一别十年。 解说:“文革”结束后,张乐平复出,三毛也随之复活。 张建亚(电影导演):你们去看,这些东西有很精彩的段落,这些东西就是我原式原样照抄张老先生的。 解说:1992年9月27日,在失去知觉整整八个月后,82岁的张乐平先生与世长辞。 张建亚:它是四格漫画它只有四格,它很少有几个故事是八格讲完,它都是四格讲一个故事,四格给你的那种快乐,有时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演去讲,都做不到那样简练。 解说:张乐平虽已辞别人世,三毛的形象却历久不衰。几十年来,仅《三毛流浪记》一书总发行量就超过千万册。 缪印堂:三毛他至今收到群众的欢迎,收到孩子们的欢迎,他不是炒作出来的,他是历史形成的,的确他是个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一个人他活到八十、九十直到去世,他的艺术,我看百年后、千年后还有价值,也许更有价值。 解说:从1996年到1997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少儿类的75种入选图书中,三毛系列作品占了7种,《三毛流浪记》更是高居榜首。三毛依然以他独特的个性,散发着的迷人魅力感染和牵动着千千万万喜爱他,希望他健康成长的人们。 李怡蓉:观众朋友,张乐平先生的夫人冯雏音女士曾经说过,三毛是乐平一生养育的儿子。9年前,也就是1992年,张乐平离开了我们。今天当我们再次翻开《三毛流浪记》的画页深处,一个可爱的艺术形象在不经意之间又一次令我们感动了。 编导:潘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