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那不朽的小三毛 ——以及张乐平大师 三毛(陈平) |
||
一 三毛这个小人物,以身世凄凉加上贫穷到只有三根头发为他的特质。 诞生在公元一九三五年。是中国漫画大师张乐平先生所创造的一个儿童。 这个现形于画纸上就已经失去了父母手足的孤儿,经过半世纪以上的深受关爱与同情——在书本之外的广大读者群中,造成今日中国大陆——对于三毛这小人儿的家喻户晓。 公元一九八九年,这出世已过半世纪的三毛,终于在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经过出版审核通过,以《三毛流浪记》这一本故事,进入台湾。 事实上,三毛流浪之前,另有生涯。 经过整理、剪接、编辑之后,《三毛从军记》,得以在同一年,相隔三月,跟台湾朋友见面。 张乐平先生的漫画,具备了漫画最基本的特性和要素——以画代字,有图无文。 大师可以将一支画笔,不利用一个语言符号,表达出一个人、一桩事件、一切社会现象,甚至于一个大时代的种种、等等。 二 今年四月上旬,我——现时代的三毛,将《三毛流浪记》台湾版——刚刚出厂的新书,在春申大上海,亲自双手交给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 张乐平先生欣然翻阅新书旧稿的同时,说:“我还以为是——三毛从军记先出版呢。” 的确,三毛从军在先,三毛解甲之后,方才流浪。 只因审核关系,流浪的小三毛跑快了三四个月。 我们这些爱书人,其实流浪、从军都当收藏才叫周全。 三 有关作者张乐平先生个人介绍,前本《三毛流浪记》中已经有过一些简引。张乐平先生,浙江海盐人,为一生从事艺术工作的执着者。 乐平先生以漫画形式著名大江南北,其实一切有关美术方面的才华能力,尚具备多种次元。 谈起有关三毛这两本漫画书,在上海时,三毛爸爸对我说:“以艺术的角度上看来,我个人偏爱三毛从军记。但是三毛流浪记这一本,更为广大流传。” 这两本书,我个人早已细看过数遍以上,却与张乐平先生一般看法。透过某种微妙的呼应,也喜爱三毛从军记甚多。它艺术。 这又不表示,我不曾为那小三毛的流浪而一掬同情之泪。 两本书中的三毛,事实上为同样一个极苦儿童的遭遇。也等于那过去动荡时代中,成千上万流浪街头、无依无靠、饿死冻毙街头巷尾一群又一群孤儿的代表。 三毛,看上去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和故事,但是,作者在什么心情之下,产生这一主题的灵感和坚持,将这小人儿以血和泪,只为着,去拼出一个卑微的——存活? 我们三——思,也去细看一幅一幅小三毛在书中的表情。 那历史伤痕的说明,尽在泪笑中。 小三毛的时代,属于公元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八年上下。中国的命运,在当时,经历了什么样的苦难,想来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可能忽略。 看《三毛从军记》最后一页,数十年后的今日,依然不能忘怀那V字形的四周,又是什么,为它铺出茫然之路。 四 许多三毛的关爱者,除了关心三毛这不朽的漫画人物之外,也在我此次大陆之行返台后,探问三毛之父的近况。 据我此回在上海,与张乐平先生家居相处之后,认为:张乐平先生的少年生活,事实上就等于他笔下的三毛。 虽然张乐平先生目前拥有安定的日子以及一个美满的家庭,可那前半生的遭遇,在另一种解释里、角度上看来,是流浪,也是小儿从军。 三毛精神的来源、三毛本质基础的出处,在于显示出,来自作者本体生活历练的经验。不然,不能有此刻画。这一点论断,不是张乐平先生说出来的,而我出于我个人的观察、分析。因此,以上几句话,当由我负责。 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目前八十年纪,得了帕金森症已有数年,但思绪清楚不提,那漫画大师必备的幽默感,依旧如影如随,使人感受到,这是一位永不为岁月追赶的不凡之人。 张乐平先生待人接物有礼有份有艺术。亲切温暖、谦虚自然,又极懂得体恤了解他人心理。匆匆三日相处,与乐平先生,除了笔名之间的缘分之外,也的确建立了另一份不移的天伦之爱。 这并不止张乐平先生如此待我厚我。他的家庭、夫人、子女,在这份宽爱人类的意识里,都不辱——“三毛创造者”这五个字背后的含意。 五 人说,百闻不如一见。 我说,看人画、听人言、观人行。这三点加起来,对于张乐平先生的答案,来得扎实平稳——张乐平先生笔下的三毛真诚。 创造三毛的作者——一色一样。 人——性——光——辉。当之无愧。 公元一九八九年六月二日 |
||